余友 川报观察记者 樊邦平

幸福是什么?每个人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样。但如果你听听这些声音,或许你会更真切的解读“幸福”的含义。

在距成都120公里之外的眉山丹棱顺龙乡,有这样一个古村,它带着尘封的浪漫故事,静候着时隔境迁的美好相遇。它毗邻城市,不脱灵气,是四川乃至全中国都鲜少的保存相对完整的古村落。这里就是以前叫做“赵桥”,而今叫做“幸福古村”的地方。


村子依山而建,面河而立,山体错落有致,森林覆盖率达80%,山水交融,温差明显。东边由梅湾湖环绕,西边与老峨山遥相呼应,北边与龙鹄山相接。


晴好之时,空气净洁清新,阳光透亮剔透,目之所及的景色充满灵气,天更蓝云更近,地更厚草更翠,春日的花树在梯田阶整村绽放。苍翠的山林是古村的背景,红砂石是民居的地脉。

村内古居散落,土墙青瓦四合院,石板小径通幽,千年银杏树参天、清代石拱桥和水磨留存,“龙抬头”“青蛙坐”“鹰嘴崖”等奇石巍峨屹立,古道、梯田、古水渠、提灌站星罗棋布,果园、菜园、花园交相辉映……自然与人文、民俗与古迹,在诉说着历史。

在幸福古村,木房子有些许斑驳,石柱和砖墙渐渐泛黄,村民依旧以种庄稼为生,生产和生活用具依然是“土里土气”的原生态。

箢篼、背篓、竹耙、犁头、渔笆笼,以及草鞋草帽、斗笠蓑衣……这些几乎被时代淘汰的什物,依然被整齐地归置在简朴的自家小院里。

在这里,都是原生态的实用物。

秋收之后,黄澄澄的玉米成串地掉挂在屋檐下,并不平整的石板院坝里铺晒着玉米粒。每个小院,都是农耕文明的活标本。

走进幸福古村的那一刻,就被一种世外桃源般的宁静与祥和所感染。和大多数村子一样,在这里生活的乡民大多数年纪大的长者或者几岁的小朋友,他们守护着这片土地,就像守护着千百年来的传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百年的石桥下是潺潺水声,竹林下的凉亭,水磨带着历史的厚重感,勾勒出乡农辛勤的劳作画面。山腰成片的杞木林,不停召唤着远乡游子,是牵引他们内心的那一根思乡的线。

幸福是什么呢,是布满皱纹的脸庞散发出来的淡然感和祥和感,是对生活的满足感、对这一山一木,一水一人骨子里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