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邵明亮  摄影报道

12月15日,走在绵竹市麓棠镇玫瑰新村,绵竹年画形式的治理水土流失的标语随处可见。

站在一个小湖边,绵竹市水利局局长代敏给川观新闻记者翻看手机里的照片,照片中水浑浊不堪,周围全是枯枝、碎石,河里还有不少垃圾。“这里是我们绵竹市打造的特色旅游景区玫瑰谷项目涵盖区之一,你们别看现在发展的这么好,其实之前这里水土流失很严重,是块烂泥塘。”

据了解,代敏所说的绵竹市玫瑰谷生态清洁小流域位于龙门山脚下,项目区涵盖麓棠镇玫瑰新村,九龙镇马跪村,以及金花镇的凤凰村、吉祥村,幅员面积42.06平方千米,水土流失面积19.58平方千米,属于典型平坝低山结合地带。

针对玫瑰谷问题,当地政府对玫瑰谷进行了传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并将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以小流域为单元,统筹推进了山、水、田、林、路、院落、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共投入资金1120万元,治理了水土流失面积1827公顷,地表径流得到了有效调控,解决了玫瑰谷面源污染和水环境恶化的问题。

环境好了,附近村民的生活环境也大为改善。绵竹市麓棠镇党委书记黄智向记者介绍道:“玫瑰新村安置小区总体规模占地600亩,计划安置1500余户,3300余人,首批安置点规划占地381亩,其中含商业街、自建房、广场、道路、绿化景观、公共服务设施等。一期安置总户数481户,目前已建成403户,在建78户,已完成分房入住340户。”

麓棠镇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将村民的土地最大化利用起来,不仅解决了水土保持的问题,同时也建设众多园区,发展旅游业,聘用当地村民,解决工作岗位,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2020年,玫瑰新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过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余元。

其实,不仅是玫瑰谷生态清洁小流域,2018—2020年,绵竹市先后完成白水河、陪嫁湾、玫瑰谷等3个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实施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林、果、草、畜、牧合理配置,共治理坡耕地面积268.15公顷,坡耕地治理率达78.49%,禁垦坡度以上陡坡耕地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比例达96.13%。

代敏表示,总结绵竹治理水土流失的经验,其实就是探索了三个模式:一是探索“水保+生态效益”模式,实现治理与保护并举;二是探索“水保+经济效益”模式,实现产业与民生并进;三是探索“水保+社会效益”模式,实现生态与发展并重。

据悉,近年来,绵竹市水土保持工作累计投入各类资金6.73亿元,在水土流失预防、监督、治理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2020年四川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显示,绵竹市水土保持率为81.07%,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