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杰

“烟笼寒水月笼沙,不只东湖与樱花,门前风景雨来佳,还有莲藕鱼糕玉露茶,凤爪藕带热干面,米酒香菇小龙虾,守住金莲不自夸,赶紧下单买回家,买它买它就买它,热干面和小龙虾。”

上面这段标新立异诙谐幽默的诗,竟然是电商直播带货的一段说词。4月6日晚,央视新闻“谢谢你为湖北拼单”公益行动首场带货直播开播,央视新闻主播朱广权+带货达人李佳琦组成的“小朱配琦”组合,妙语连珠,吸引了1091万人观看,累计观看次数1.22亿,直播间点赞数1.6亿,两个小时的直播,累计卖出总价值4014万元的湖北商品。

细细盘点,直播带货,这个词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话题,也愈发进入主流视野。4月1日,三大直播平台同日PK,“流量人物”首播、为火箭“带货”……可以说已经吸足了一波眼球。实际上更早之前,受疫情影响,已经有一些基层干部跨界直播,为农产品代言。甚至就在近日,我省出台全国首个省级直播行业发展计划,“直播+”带动川货品牌新兴消费。直播风口,已经真切得吹过来了。

实际上,“风口”本身就是技术和习惯发展下自然诞生的。在4G充分发展、观看视频成为网民新习惯的情况下,直播带货,严格来说是一种契合新技术的新型传播方式和销售方式。从传播上来看,购买行为随着技术不断突围,已经发生了几次转变。电商发展前,购买行为多是线下完成,人与人有面对面交流,商品能够眼见为实,涉及促销时购买场景往往是多人现场抢购;随着传统电商崛起,人们的购买从线下转到线上,多人现场抢购变成了私人精挑细选,网购虽然方便了人们购买,但一定程度上却阻碍了人们在购买时的交流活动;但电商直播,再次让人们聚集到同一个“大卖场”,既能方便人们宅家下单,也能实现现场交流,既能看到货品现状,又能感受现场抢购氛围。显然,这种传播方式最有利于促进达成销售行为。推进“直播+”带动川货品牌新兴消费,与其说是在拥抱“风口”,不如说是在拥抱真正的未来趋势。

在省商务厅日前印发的《品质川货直播电商网络流量新高地行动计划(2020-2022年)》里,四川提出聚焦“直播电商+特色产业”“直播电商+县域经济”“直播电商+反向定制”“直播电商+扶贫”等8个方向,到2022年底,实现年直播带货销售额100亿元,集聚生态企业1000家,带动产值1000亿元。这一计划非常有必要,但难度也是有的。要看到,既然是趋势,就一定会有很多人追随;尤其是直播这一渠道,有强现场感也有强社交感,马太效应明显,得“头部”者得天下。在各大直播平台已经有了李佳琦、薇娅等头部主播的前提下,在各大品牌“金主”赞助直播间的竞争下,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把握直播机遇,带动农产品等特色产业发展?

不妨再回到“小朱配琦”的直播间看一看。和卖火箭、卖口红的直播不同,这场直播是公益直播,推荐的农产品品牌也并不是“金主”,两位主播本身对农产品也不能说是“如数家珍”。为何网友依然愿意买买买?

首先,这买的是一种情怀。“没办法为湖北拼命,但是可以为湖北拼单”,口号一出,全网助力。这卖的不仅是商品,更是一种守望相助的情感。

其次,有网友说自己买的是“文化”。朱广权对于农产品的了解,没有李佳琦对化妆品的深,但是每句话都有一个“梗”,带点文化气息的妙语连珠,足够让网友愿意买单。“茶就是人在草木间”“你就算不吃,收藏也可以啊”这些金句,是推动网友买单的动力。

再次,现场的“抢”的感受,进一步促进了人们下单。经济学里经常用“羊群效应”来描述经济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这次直播和很多成功的直播一样,“秒杀”都贯穿全场。

结合罗永浩直播首秀引发“不是全网最低价”的质疑,分析可知,让观众变成消费者,必然要有几个卖点:要么有情怀有故事,要么有文化,要么详细介绍干货,要么让人有现场消费冲动,要么,就是价格足够优惠。因此,一方面,想要用好直播风口,对主播要求很高,必须要在介绍中体现现场感、让观众信任他、给出些知识;另一方面,也要防止走极端,比如这些年,为了达到以上“条件”,“老农民哭了”等“情怀”满大街贩卖,而农产品本就溢价较少,和奢侈品牌、电子产品比,盲目压价长远来看可能会损害一些农民利益。因此,想要让“直播”与农业、扶贫等有机融合,既要培养懂农业懂直播的新人,也要防止盲目压价等恶性竞争,挑战是巨大的。

“为湖北拼单”式直播带货终究不会是常态。要迎接直播风口,既要营销者善于创新,挖掘新故事新卖点,也要品牌过硬,才能有更多议价空间,也才能在直播中实现销售和宣传双胜利。好在,农产品对应的乡土文化乃至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本身就有巨大看点,借此基础进一步挖掘潜能,同时不放加工关、质量关、品牌关,就能更好促进“直播+农业”,让直播不仅成为消费者口中的“真香”,也让农民切实有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