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石小宏 李寰 张庭铭 邓翔沣 整理

四川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

领队刘成

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越是艰险越向前,最难忘的是2月5日,四川省人民医院的黄晓波教授在为一名重症患者进行插管治疗时,突然自己的防护面罩脱落,但此时救治正在紧张进行中,黄晓波教授不顾自己的安危,仍然坚持把治疗进行下去,直到完成治疗后,黄晓波教授才到病区的清洁区重新戴上防护面罩,又继续为其他患者治疗。

四川省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

领队黎旭

由于天气等原因,有些队员有了感冒、咳嗽等不适症状;刚开始病区里的重症患者多、救治任务重,有些队员出现了睡不好觉、心理紧张等情况;经过医疗队健康体测排查和心理干预后,队员们克服种种不适,又投入到战斗中,没有一人打退堂鼓和请假。他们是名副其实的最美“逆行者”。

四川省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

领队叶铖

徐珊玲是四川省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的副主任医师,刚到武汉时,由于救治任务重,她没有给家里打一个电话。直到2月7日,她接到在华西医院工作的丈夫白浪的信息,才知道丈夫也随第五批医疗队来到了武汉一线,负责危重症患者医疗救治工作。夫妻俩虽离得很近,但根本没有时间见面。舍小家为大家,为队员们点赞。

    

四川省第四批援助湖北医疗队

领队陈康

在武汉前线,我每天思考得最多的问题,就是怎么保证队员的安全。从成都出发时,省医院领导叮嘱我:“把队伍交给你,拜托你把他们安全带回来!”那一刻,我深知责任二字的份量。当72名队员回到成都,当疾控中心将一份“全部为阴性”的核酸检测报告单交到我手里时,我感到这是我一个多月以来最轻松的时候!

四川省第五批援助湖北医疗队

领队康焰

大家都说我的严厉是出了名的,因为我要求主治医生对每名患者的情况如数家珍,这是作为重症医生管理病人的基本要求。医学也是一门富有成就感、存在感的事业。当你能够用自己的能力和技能把患者挽救于危难之中时,你就会感受到“命由医不由天”的豪迈。

四川省第六批援助湖北医疗队

领队刘胡

从2月9月出发到3月6日,医疗队已在汉阳方舱医院工作了接近1个月,在高强度连续作战的情况下,方舱医院疫情已经得到缓解。3月6日,武汉市红十字医院需要支援,整个医疗队队员都顾不上休息,毫不犹豫地积极报名,特别是有些市州的队员,几乎是成建制报名支援,看到这样的情景,真的很感动很难忘。

四川省第七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领队杨进

领队杨进

一位52岁的战友累到虚脱后,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申请进入病房。虽然我们这支医疗队是一支由多家机构142名医护人员组成的混编队伍,但在武汉的一个多月里,他们一直是一个大写的“1”。无论年龄大小、工作年限长短,大家都积极配合各种工作安排,我会永远记得队员们不惧危险、能打能冲、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样子。

四川省第八批援助湖北医疗队

领队陈心足

在医疗队驻地旁有一个小区,由于实施封闭式管理居民不能下楼。3月20日离别的时候,医疗队从列队集结到最后离开,总共有1个多小时的时间。期间,我们看到武汉人民在阳台挥舞国旗感谢我们。那一刻,所有队员都很感动,都含泪挥舞鲜花回应。那面挥舞的国旗,其实是我们救援者和受援者精神上的共鸣。

四川省第九批援助湖北医疗队

领队王东

作为医生,终生难遇一个从未见过的新病,目前我们认识这个新病还有很多未知数,抗疫成功不等于科学探索的结束,我们应更多思考,怎样将公共卫生融入城市治理体系及国家各项工作中作制度及法律的安排,怎么样加强临床科研、药品、疫苗、检测试剂等的研发,加强灾难医学管理学的研究。

四川省第十批援助湖北医疗队

领队李进

我记得为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做心理咨询,他本是武汉医务工作者,感染前一直坚守在岗位上,身边相继有同事、亲人倒下,其实这是很多当地医务工作者的真实写照。内心的使命感、责任感是他们面对危难、担当、坚持的根本原因。他们历经磨难之后显露出的坚韧和平和,是这座城市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