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 川报观察记者 李欣忆

4月1日,凉山州木里县李子坪乡黄泥巴村在早晨醒来,满满当当的日子随即铺展开来,位于黄泥巴村蚂蝗沟的木里固增110千伏输变电工程54号塔牵引绳展放工作现场充实而忙碌。

木里固增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线路长达93.5千米,分布着238个基塔。54号塔极具代表性,在挖坑之前,50多名电力员工用铲车和铁铲在原始丛林里铲了20天,硬生生开辟出了一条宽4米,长达500余米的道路,这样,70多吨塔材才能最终靠着骡马、靠着肩挑背扛运上山。

“一个木里,一半森林”,木里县区域内高山林立、地势沟壑纵横。木里固增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施工点全线海拔高度均在2100至3400米,山体岩石比例达到75%,还要穿越四五个黑熊、野猪出没的无人区,山路崎岖陡峭、异常艰险,铁塔、导线等物资只有通过人扛马驮或者架设索道等方式向山上运输,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压力极大。

从3月8日复工以来,国网凉山供电公司业主项目部负责人何雨峰每天一睁开眼睛,就开始忙碌,每天穿行在平均海拔3100多米的固增乡,经历着“一日跨四季,春暑秋寒不得知”。

他的忙碌在木里固增110千伏新建变电站结出了果实,建设质量、安全、进度在这里齐头并进,目前变电站正在进行最后的土建工作。何雨峰已经习惯于运用“四维管控”模式进行对现场管控,高效监控开展作业的每一个点位,确保施工现场人员人身安全和工作进展,对风险点进行第一时间的防控和对点消除。在工期紧、任务重的“三区两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中,国网凉山供电公司创新开展以进度管控为龙头,以安全、质量管控为两翼,以技经管控为主干的项目“四维管控”,强化项目协调力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实现项目精准管控,保障建设项目高质量完成。

在凉山,像何雨峰一样的项目管理人员有160余名,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奋战在电网建设一线,每天在施工现场至少要工作12个小时,除去前往车辆能够到达的各个施工点进行巡视检查的3至4个小时,剩下的时间不是在陡峭的山崖上攀爬前往施工点检查,就是在项目部梳理资料、研究问题,平均每天步行2万步起。

陪伴他们的还有骡马,在日复一日的攀爬中结下了深厚友谊。援建木里的国网攀枝花供电公司员工肖德军一路跟着运送石料的马匹,不停叮嘱马帮人员一定要小心,保证骡马和自己的安全,他们的身影在直上直下的陡坡之上起起伏伏。

顺着这条骡马运输的道路继续往上爬,西昌电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线路班正在73号铁塔上安装附件,手起刀落、动作娴熟。安装完毕,25岁的王宗圳从30多米的铁塔上爬下来,小伙晒得黝黑,他说,很多时候在空中一待就是四五个小时,有时午饭也在上面解决,支撑他一直坚持下去的是俯瞰大地时的成就感,这让他发自肺腑地想为每一个家点亮一盏灯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雨季、山火、蚂蝗是他们最担忧的事情,雨季的林区,山体滑坡、道路垮塌是常态,还会出现很多吸血蚂蟥,为了最大限度不影响工作,他们想尽办法与蚂蟥斗争——往鞋子里面撒盐、穿连套工作服、在路上洒石灰粉、用浓醋泡脚……一种方式不行就换另一种方式,尽管如此,也几乎无一幸免,但却从来没有阻挡到前进的脚步。点多面广,时间紧迫,凉山“三区两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项目原本进度管控和安全保障压力就很大,加之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大量施工人员无法按时返回,施工物资材料无法及时到达,对于本就紧张的电网建设工期更是雪上加霜,因此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建设工作按下了快进键,正在加速冲刺,确保完成6月30日全面完工的目标。

待到木里固增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竣工投运,木里将拥有“双电源”,极大改善电网结构,供电可靠性大幅提升,长时间、大面积停电的风险隐患将得以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