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张红霞

4月1日,乐山师范学院生命科学院教授曹成全接到一个电话,对方是一家环保企业,想跟他的团队合作以昆虫方式来处理生活垃圾。

自3月29日在成都举行的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圈建设推介会上签约亮相,曹成全资源昆虫产业化研究团队主导的都江堰市精华灌区“稻虫共生”新型农业模式构建项目就不断吸引来合作方。

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圈,是成都14个产业生产圈中的一个,首次推介会签约了14个重大项目、协议总额56.2亿元,其中不乏令人眼前一亮的创新项目。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从三个层次来解读这个产业圈:朋友圈、产业协作圈、协同创新圈。

组建都市现代农业的“朋友圈”

推介会上,中国农科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副所长孙长伟推介了“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圈联盟”,身兼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副主任的他,出任首任秘书长。

这个联盟就是吴德口中的“朋友圈”——以7大农业产业功能区为“班底”,65家功能区内优质企业为联盟成员,对接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平台,近可联动省内各市州农科院,远能与西南诸省农科院所交集。

去年8月6日,成都服务全川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成立,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体系下第一个市州服务全省的联盟,孙长伟亦出任这个联盟的秘书长。

因此,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圈联盟一诞生,就站在了从国家级到省、市两级地方农业科研的网络中,资源背景强劲。

实际上,作为“圈友”,这7大农业产业功能区自身也是实力出众——

蒲江现代农业产业园已成功塑造了“蒲江猕猴桃”“蒲江丑柑”两大区域公共品牌,品牌价值198亿元,跻身“2019中国区域品牌50强”,是全国县级市中的唯一。去年,线上销售水果达13亿元,是西南知名的水果集散中心。

崇州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是成都唯一以优质粮油为主导产业的功能区,在全国首创“农业职业经理人+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综合服务体系”的农业共营制,已转化农业科技成果26项,服务全省17个市州、18万亩耕地。

还有全国食用菌十大生产基地之一的金堂食用菌产业园、包括了四川农业大学科技园的温江都市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全省唯一种质资源库的邛崃天府现代种业园等,都是特色鲜明、链条完整的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功能区。

构建链条完整的“产业协作圈”

“一个脑袋两只手”,是温江都市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的理念。“一个脑袋”是指四川农业大学为代表的19所农业高校科研院所、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两只手”则是指政府对产业的引导之手,以及市场的无形聚集之手。

在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看来,每个产业功能区都独立成圈,形成一二三产互动、产城融合的生态圈;7个产业功能区又形成分工协作、特色鲜明的生态大圈,并日益走向协作配套。因此,成都按照全产业链分工的规律,以产前、产中、产后三大环节,寻找政府引导的支点,撬动市场主体各自发展又相互合作的无形之力。

在产业前端,嵌入高端科研资源。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成立以来,已入住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13家、科研团队19个,山东寿光蔬菜集团、深圳华为、大北农集团等大企业相跟而来,落户成都,在高端农业、智慧农业等方面输入“大脑”。温江都市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下半年将启动建设16万平方米农业高新技术创新中心,四川农业大学科技园亦将启动建设,将打造植物和动物生产研究创新中心等4大综合体。而在天府现代种业园,将搭建国家品种测试西南分中心、西南种业创新孵化中心等功能性平台。

在产业中端,强化农业主导产业。“粮安天下安”,成都从古至今都是农业强区,目前各类粮食种植面积达565万亩,其中高标准农田自2016年启动“七网”配套至今已达356万亩,菜粮复种面积达到825万亩。崇州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建成了南部10万亩优质粮油产业园、北部10万亩粮经旅产业园,高标准农田占比72%,适度规模经营率85%。成都补齐建强产业链条,品质与规模并举,全力保障“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等农产品生产供给。

在产业后端,发展深加工塑造公共品牌。目前,成都就地就近建成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点3361个、加工型龙头企业达263家,布局建设16个农产品精深加工物流园区(基地),年销售收入超过1707亿元。以“天府源”市级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为核心,“蒲江猕猴桃”“蒲江丑柑”“金堂姬菇”“金堂羊肚菌”等国家地标产品也已发展成为县级区域公共品牌,带动企业品牌化,已获得中国驰名商标30个、省市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480个。

拓展前后左右的“协同创新圈”

这段时间,一款稳糖米在网上热销,许多宅在家里的糖尿病患者十分喜欢这个“好吃的功能大米”。稳糖米是由四川水稻育种专家宋德明潜心15年培育的水稻新品种,专供高糖患者的慢消化、低升糖大米。去年,在崇州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种植2000亩,亩产超过千斤。去年11月,稳糖米荣获第三届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大赛二等奖。质优、价高、前景广阔,崇州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决定打造稳糖米科创基地,进行稳糖米新品种研究、低升糖食品研发生产、功能食品临床效果观察研究等。

“‘研产用一体’,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发展紧密衔接,成都的机制很完善。”吴德认为,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圈建设有利于农业供给侧改革,同时也是多产业融合发展的好平台。

金堂羊肚菌就是一个科研成果转化的绝佳例子。省农科院攻克被称为“菌中黄金”的野生羊肚菌人工驯化,金堂县迅速落地种植,价格高峰时一斤可售100多元,出口欧洲市场。此次推介会上,金堂食用菌产业园推出万亩羊肚菌种植基地项目,4月将开工建设日产100吨的如珍西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项目同时配套了一个油橄榄城市公园——山上种油橄榄、山腰种中药村、山脚种羊肚菌,园区正在修建骑游步道,发展乡村旅游,“这是为集聚15万城镇居民打造的产城相融的新城,今年5月份游客可以来赏芍药花”,园区管委会主任罗巍介绍。

农商文旅体融合成“圈”、农业+农旅+农创,成都启动规划建设特色镇(街区)120个、保护修复川西林盘421个,建成A级景区的农业乡村旅游基地(园区)38个。2019年,成都实施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项目891个,完成投资1042.3亿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1.32亿人次,总收入突破489亿元。

产城相融、区域相融。成德眉资同城化加速推动四市农业产业联动。目前,成都市农业农村局正在编制同城化农业产业规划,力求做大都市现代农业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