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形势依然复杂,疫情在全球多点暴发并扩散蔓延,如何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已成为当前防控工作一项紧迫又重要的任务。今天,华仔就为大家介绍3位来自成都市成华区的在严防境外输入“疫”线上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走,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故事吧~

让“摆渡”路上充满温暖

谢直婷是成华区跳蹬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90后护士,加入入境人员转运工作组后,她需要每天护送入境来蓉人员至指定酒店进行隔离,同时记录每次出发时间、到达目的地时间、接收境外人员数等。

让谢直婷印象比较深刻的一天,是她第一次参与转运入境人员工作的日子。

“当时入境人员心情也相对比较紧张,在大巴上自己想调剂一下气氛却词穷,因为总怕说错话,让他们更紧张。”在大巴车上,虽然她几次鼓起勇气想跟这些入境人员说点什么,但每次话到嘴边都没说出口,直到送完最后一名乘客,听到一声“谢谢,辛苦啦”,她才放下了心里的那块大石头。

也是从那以后,谢直婷身上有了一个小本本,不仅记录工作内容,还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沟通技巧。

“如果遇到需要安慰的人,需要打气的时候,可以派上用场,不会再像第一次那样力不从心。”谢直婷说。

终于,谢直婷开始鼓起勇气与入境人员主动交流,从第一个人的第一句话开始,从最简单的打招呼开始,不断突破自己的目标。

“买票顺利吗”“飞机上吃东西没有”……转运过程中的氛围在相互沟通后逐渐变得轻松愉悦,几十分钟的路程逐渐显得不那么枯燥,也让入境人员真切感受到关心和温暖。

“十来天的时间,已从最初的紧张、恐慌、手忙脚乱,转变成现在的淡定、从容、有条不紊,希望我们能一起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共渡难关~”——谢直婷

入职20多天主动请缨

谢梦诗是成华区府青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医生,今年到岗工作才20多天,当得知需要志愿者加入成华区境外转运组时,她第一个报了名,成为了一名入境疫情防控一线的“守门员”。

对入境人员进行登记,核实身份后引导他们乘坐专车前往集中观察点,就是她每天的工作。

“境外回国人员,有一部分是留学生,他们年纪普遍偏小,回到祖国那一刻,他们都很激动,但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又很担忧。”谢梦诗说,遇到情绪不稳定的人员,她会安抚他们的情绪,通过和他们聊天,带他们做一些简单活动,让他们平静下来。

让谢梦诗印象最深的是参与转运工作的第二天,她遇到一位在日本留学的学生。

“最开始,他对于要被隔离完全不能理解,十分不配合,不愿意住进隔离酒店。”

面对情绪激动的学生,谢梦诗和与街道、酒店方沟通,多方式耐心地安抚了留学生的情绪,并详细告知了隔离期间的种种保障与安排,这才让这位留学生没有顾虑地住进了酒店。

“安顿好他之后,才真正结束了当天的转运工作,一看时间,已经是夜里两点。”在谢梦诗看来,境外转运工作没有固定的下班时间,只有安全转运结束当天最后一名人员,才是当天的结束。

再次请缨 筑牢境外输入防线

“望哥,开车送我去社区。”……在成华区二仙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过程中,“望哥”是大家经常呼喊的名字。

“望哥”名叫刘展望,是二仙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普通党员,也是一名口腔科医生,在疫情来临的时候,他考虑到中心的司机较少,便主动请战,担起了司机的职责,希望能够保障疫情防控工作的及时运转。

当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防范境外疫情输入成为当前防控工作一项紧迫又重要的任务时,刘展望再次主动请缨上“前线”:

“我是最年轻的男党员,英语水平还不错,就让我去吧。”当得知成华区卫健系统需要一批志愿者加入到入境人员转运工作中的消息后,刘展望第一个报了名,当天便全副“武装”,再次投入到全新的疫情防控工作中。

每天收集所接人员信息、联系相关街办核实人员信息、区分是否从疫情较重国回来……刘展望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2小时以上,“穿上防护服后,半小时头发都湿透了,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已经习惯了~”刘展望说。

每天0点到7时,是刘展望最忙的时候,当城市中的人们安然而眠的时候,刘展望与志愿者们依然奋战在一线,守护城市的安全,无论多么辛苦,唯一不变的,是他们疲倦脸上的笑容。

其实,他们3位只是严防境外输入、筑牢防疫安全线上的一个缩影,这些“平凡英雄”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医者精神,为蓉城人民筑起一道“钢铁防线”,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