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蒋君芳

4月1日,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迎来挂牌三周年。记者从成都高新区获悉,作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域,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充分利用自贸这块“先行先试”的试验田,以四川自贸试验区四分之一的土地,贡献四川自贸试验区三分之二的新设企业和四分之三的外商投资企业,充分释放改革红利。

据统计,截至今年2月底,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63477户,注册资本金5656亿元,较成立之初分别增长了1525.12%、1525.85%;其中,外商投资企业859户,注册资本金102.94亿元,较成立之初分别增长了2584.38%、3563.35%。

种好改革“试验田”

累计形成110余项改革创新案例

去年7月,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2018-2019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评估结果显示,24个自贸试验(片)区(港)制度创新总体排名,成都片区排名居于前十。

3年来,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充分利用自贸这块“先行先试”的试验田,累计形成110余项改革创新案例,其中“自贸通综合金融服务”“首证通行政审批改革”等6项成果获全国复制推广,“中小科技企业双创债”“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双报制度”等7项成果获四川省复制推广。

融资难、融资贵是困扰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难题。2018年7月起,随着“自贸通”金融服务上线,企业找到了解决办法。该服务由成都高新区与成都银行携手打造,以“政策性引导、市场化运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方式,创新性地提出“自贸通”金融解决方案,切实服务外向型中小微企业。

据了解,“自贸通”由“自贸贷、自贸惠、自贸易”三部分组成,以“融资、降费、服务”三大支柱为核心,内容包括便捷融资、国际结算费用减免、业务绿色通道等,能够帮助企业降低融资门槛,减少企业贷款负担,加大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支持力度。

运行一年多来,企业切实体会到“自贸通”带来的便利。四川语言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语言翻译服务供应商,主要提供海内外工程现场翻译、会展服务与同传、本地化与国际化商务服务与咨询等。今年3月12日,该公司与成都银行签订“自贸通”金融服务协议。随后,成都银行为其匹配了500万元的自贸贷,并表示该企业办理国际结算业务时,还将享受汇出汇款手续费全免的优惠。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自贸通”已为成都高新区21家中小外贸企业发放“自贸贷”1.37亿元,支撑企业进出口结算量突破4000万美元。2019年8月,“自贸通” 以其切实服务外向型中小企业、支持企业涉外业务发展的特点,入选商务部“最佳实践案例”,并向全国复制推广。

“自诞生之初,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就被赋予了改革、创新与开放的使命。”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简政放权为抓手,以标准服务为核心,以便民服务为目标,为群众和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

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

设自贸大厅 开通“自贸一站通”

作为成都市产业发展主阵地,成都高新区明确提出,对标国际国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自成立之初起,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一直积极探索如何让政务服务更加国际化、便利化、专业化。

位于天府大道中段的中国—欧洲中心已先行先试,自2017年5月正式启用以来,中国—欧洲中心不仅成为成都的“网红”地标,还一跃成为成都乃至四川省对欧全面合作的新平台、“一带一路”对外开放的新旗舰。

在中国-欧洲中心2楼,西部首个涉外集成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自贸区政务服务大厅已运行一年。该自贸区政务服务大厅集纳了成都高新区各部门100多项涉外审批服务职能,采取“线上、线下、自助”三种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为“涉外企业、跨国机构、外籍人士”三类对象提供“政务服务、中介服务、生活服务”三种服务。其中,线上服务以“自贸一站通”网站为依托,以信息集成方式提供“全生命周期”智能服务,并逐步链接大厅内的线下、自助服务体系。

成都高新区新经济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投资贸易自由化方面,“自贸一站通”已整合“外商投资负面清单”、“首证通”、在线注册等信息及服务功能;在投资贸易便利化方面,“自贸一站通”实现了企业在线注册、在线金融服务、在线政策匹配等线上服务;在投资贸易效益化方面,在“自贸一站通”线上服务平台的配套支持下,自2019年4月1日至2019年末,自贸大厅共受理审批服务3600余件。

该负责人透露,成都高新区已启动“自贸一站通”国际贸易服务能级提升工作,新引入并丰富完善了多个功能模块,为涉外企业提供高效、便捷、实惠的多种国际贸易服务,包括直接咨询、委托办理物流、仓储以及报关等相关业务;直接进行在线跨语言即时交流、并可对贸易合同进行32种语言10余种格式的翻译和比对;通过平台申请免保证金入驻跨境电商平台、享受绿色快速入驻服务等。

扩大国际“朋友圈”

中国—欧洲中心加快打造为国家对欧开放合作平台

肩负改革创新探路的重任,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要快速崛起,离不开创新的驱动和开放的胸怀。当前,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一边大力“引进来”,一边大步“走出去”,做到双向投资平稳增长。

数据显示,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累计引进238个亿元以上项目,投资总额5142.26亿元,到位外资13.18亿美元。其中,总投资5000万美元的美国爱齐科技运营中心、总投资3000万美元的英国纬图全球亚太总部、总投资120亿元的昆仑万维全国总部等项目相继落地。

目前,中国—欧洲中心正加快打造为国家级对欧开放合作平台,已成功招引挪威Opera中国区总部、丹麦霍森斯市成都代表处、成都“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平台等商贸类、交往类、服务类重点项目59个,引进联合国与地方政府合作的创新平台——UNDP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项目。

与此同时,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深入推动“国别合作园区”建设。2018年9月,新加坡标志——鱼尾狮雕塑“空降”新川创新科技园,成为中新两地友好合作的完美诠释。截至2019年底,新川创新科技园累计引进中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等产业化项目30个,总投资约426亿元。中韩创新创业园累计入驻对韩服务众创空间4家。入驻企业152家,韩资企业为47家。

“走出去”方面也收获颇丰。连续举办七年的“科技企业欧洲行”,搭建起成都高新区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成都高新区新经济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期间,在欧洲多国围绕创新创业、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通用航空、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开展项目推介、专题会议、配对洽谈、园区考察等活动,累计逾190家企业与800余家欧洲企业进行了超过1380场次的配对洽谈,达成500多个企业合作意向。

无数企业选择在成都高新区扎根,发展触角也从成都延伸到全球。据悉,以天齐锂业、极米科技为代表的105个境外投资项目3年来累计实现投资备案总额29.03亿元,投资国家及地区包括美国、荷兰、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