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张红霞 文/图

3月30日上午,7大农业产业功能区逐一上台自我推介,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代表讲述如何参与,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四市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人同席,中化集团、蓝城集团、大北农集团等47家企业代表和10家行业协会代表台下见证,经过两轮集中签约,14个现代农业重大项目落户成都,协议金额56.2亿元。

14个重大项目中,有高校牵头的科创园,如四川农业大学与温江区签约的四川农业大学科技园区;有专家团队牵头的新型项目,如曹成全教授资源昆虫产业化研究团队的都江堰市精华灌区“稻虫共生”新型农业模式构建项目等。据悉,成都现代农业产业功能区还将陆续开工实施23个重大项目,投资金额134亿元。

2017年,成都市委作出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战略决策,农业领域扎实推进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圈和7个现代农业产业功能区建设。三年来,以7个现代农业产业功能区、48个国家和省市县级农业园区为载体,以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为核心,推进全产业链发展,强链补链、聚链成圈,推动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圈在产业融合、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管理体制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成都市农业农村局认为,这些阶段性成效体现在产业前端、中端、后端的突破、夯实和提升上——

产业前端有所突破。聚焦科技创新,争取到国家在成都布局建设成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目前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温江都市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正加快建设,现已入住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13家、科研团队19个、高新技术企业62家,启动科研项目54个、推广新品种80多个。高质量推进天府现代种业园建设,搭建国家品种测试西南分中心、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西南分中心、西南种业创新孵化中心等功能性平台。

产业中端不断夯实。突出粮食、蔬菜、水果等主导产业,加力加劲推进崇州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蒲江现代农业产业园、彭州天府蔬香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农业功能区(园区)建设,围绕“两图一表”招引世界500强中化集团等大企业,实施重大项目200个,建设高标准农田356万亩,菜粮复种面积825万亩,推动集群发展,补齐建强产业链条,全力保障“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等农产品生产供给。

产业后端得到提升。突出农产品加工物流提升价值链,布局建设16个农产品精深加工物流园区(基地),就地就近建成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点3361个,启动建设中国(成都)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和青白江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全市加工型龙头企业达263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707亿元。着力构建以“天府源”品牌为核心的“市级公用品牌+县级区域品牌+企业自主品牌”的品牌体系,全市获得中国驰名商标30个,省市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480个。

与此同时,借助产业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得以全力推进。以特色镇和川西林盘为载体,以乡村绿道为纽带,引进华侨城、蓝城、绿城等重点企业,启动规划建设特色镇(街区)120个、保护修复川西林盘421个,建成A级景区的农业乡村旅游基地(园区)38个,创建省级示范农业主题公园20个。连续两年开展农商文旅体、特色镇(街区)和川西林盘品牌推介宣传和招商引资活动,签约引进重大项目64个、签约金额2236亿元。2019年全市实施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项目891个,完成投资1042.3亿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1.32亿人次,总收入突破489亿元。

以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为纽带,成都共享构建提升乡村振兴“七大共享平台”,成功组建由中国工程院王汉中院士领衔的农业科技联盟,圆满举办第六届全球农业科学院院长高层研讨会和首届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会,成农交所联网覆盖省内18个市(州)、120个县(市、区)。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农博主展馆等20个项目加快建设,计划完成投资20 亿元。农产品交易、品牌孵化等平台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功能区、培育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圈,成都将之视为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农村经济组织形式的一次革命。历经三年努力,成都初步形成系统推进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圈的政策体系。

下一步,成都将以更加开放的思维,面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加强与国内外重点城市的联合与合作,建立政产学研用产业联盟、扩大“朋友圈”,加快构筑高能级都市现代农业生态圈,不断促进乡村空间布局优化、城乡经济地理重塑。

【延伸阅读】

7大农业产业功能区

温江都市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

都江堰精华灌区康养产业功能区

天府现代种业园

崇州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

金堂食用菌产业园

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

蒲江现代农业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