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如约而至,但当人们踏出家门时,童家的桃花却已经渐渐凋零,让一众想要去童家赏花的人哀叹不已。

往年桃花盛开的季节,童家的桃花也云蒸霞蔚,一坡一坎的桃花开得层层叠叠,吸引到周围区县的游客成群结队而往。今年的桃花,或许依旧如往年一般,开得如云似火,如霞似锦,然也只能独自开放、独自凋谢了。

藏在高速发展的成渝中间,这个东出成都77公里乐至,彷如一座隐形的城市。数千年的文明,一千四百多年的建城史,给乐至留下的众多的名胜古迹,佛文化尤其兴盛,天竺寺、大佛寺、报国寺......这些文化底蕴让乐至像一个得道的高僧,有着不争的闲适和智慧。

/ 壹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如果把乐至当成一座山,那报国寺就是山中的仙。公元575年,乐至置县,公元582年,报国寺开建,可以说,报国寺和乐至相伴成长的,这一相伴,就是不离不弃的一千四百多年。历尽沧桑,几度兴废,报国寺已成为道风朴实淳良,专修专弘净土宗的清净道场,被誉为远近闻名的“蜀中净土”和朝拜观光的胜地。

作为川中名刹,报国寺有着自己独特的奇观异景。报国寺四围青山环抱,背山临水,环境清幽,林木葱郁,怪石嶙峋;千年古树,唐季残碑,宋明石棺,寺中殿、堂、池、桥、亭、洞及摩崖造像融为一体,拾级揽胜,高低错落,迂回曲折;33尊缅甸玉佛量多、形美为全国罕见,千余尊神态各异、大小不一的摩崖造像镶嵌在一株千年榕树树根之中,佛和树相应而生,蔚为奇观,堪称一绝。

大佛寺是明代著名古刹,当时的大佛寺僧人多,香火旺,无奈毁于明末,及至清初,乡人重建大佛寺。或是命运多舛,1959年,香火旺盛的大佛寺遇暴风雨袭击,寺庙、大佛像均被击毁,成为一片废墟。20多年前原址重建,才有了今天的大佛寺。

南塔坡下,慈恩寺依地建筑、高低错落、雄伟壮观,寺庙内九龙壁雕刻精湛、独具特色。除数十尊青石材质的诸天神佛观音,另有汉白玉佛像栩栩如生。每逢仙佛诞辰及节日,慈恩寺香客、游人络绎不绝。

深山不仅藏古寺,也藏道观。在白玉山顶,仙鹤观的神仙道友俯瞰着芸芸众生。乐至仙鹤观是蜀中有名道教古观,斑驳的红墙能够看出岁月的沧桑。观中殿堂亭阁宏伟壮观,雕梁画栋,飞檐翘角,金漆匾对,古色古香。有石刻道德经、名人书法,蔚为大观,如今依旧有不少信众来此祈福转运、询问姻缘、超度亡灵。

/ 贰 /

仁者爱山,智者乐水。乐至不仅有藏古寺的“深山”,沟谷纵横的乐至还有灵动的水。

乐至全年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易冬干春旱。1958年,为解决乐至用水问题,乐至人民筑坝拦水,建造了一个人工湖,这就是蟠龙湖。

蟠龙湖水域面宽,水质清澈,有众多的湖心岛,湖滨绿树成荫,奇石成群,隐约还可见残存的石雕佛像。在水道两侧及大岛上有农家居住,种植大量桃树及桑树,过着“世外桃源”的农耕生活。

蟠龙古镇静卧在蟠龙湖岸,名胜古迹很多,有远古人在岩上开凿的古石洞,有古人对外经济交往的石板古道,有建于唐代的古刹石匣寺,有建于清代的蟠龙湖石桥,还有许多美丽的民间传说,记录着古镇曾经有过的辉煌,也给蟠龙湖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

阳化河是沱江的一大支流,像一条飘扬的玉带,蜿蜒着流经乐至这片土地。灵动的阳化河给沿河两岸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依托阳化河开发旅游资源,加强阳化河流域花香观光带建设,发展阳化河流域现代农业观光园......可以说,阳化河在乐至,已经不只是一条简单的河了,它还是乐至经济发展的一个摇篮。

/ 叁 /

乐至有“仙”,“仙”不仅在寺,还在于人。

曾任成都存古学堂监督,孙中山先生秘书长、参议长、黄埔军校教官,川西博物馆馆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的谢无量,就出生在乐至这片土地。博学多才的谢无量,在学术、诗文、书法方面都允为一代大家。

另一个名人,不用说,乐至人都知道,毕竟陈毅广场上的雕像每天都看着乐至人来回奔波,陈毅故居每年也给乐至带来了大量游客。陈毅的头衔有很多,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上海市人民政府首任市长......陈毅,是所有乐至人的骄傲!

位于劳动镇的陈毅故里景区,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基地。其中,始建于清代乾隆初年,为木质穿榫结构的三重堂四合院的陈毅故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毅生平事迹陈列馆陈列有陈毅元帅生平事迹照片294幅和珍贵文物实物60件,采用场景复原、幻影成像、多媒体等现代展陈手段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陈毅元帅光辉、伟大的一生。

/ 肆 /

乐至还有一个美名,那就是“中国桑都”。

在乐至中天镇井市村,阳化河仍在静静流淌,几百米外的红旗丝厂已经工作了60多年,库房前选茧,车间里缫丝,货车外销生丝……

乐至蚕桑业最早可追溯至隋唐时期,据《乐至县志》记载,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当地即有蚕丝品问世;清朝时,当地就开设了蚕桑传习所,建立了蚕桑局,指导生产。

时间流逝,但桑蚕不止。勤劳灵巧的乐至人将种桑养蚕这门手艺传承下来,不断发展壮大。1959年,陈毅元帅回家乡视察时,曾题诗“公社遍故乡,到处是桑园,蚕娘两万人,一年八季蚕”,盛赞乐至蚕桑的兴盛。1985年前后,乐至蚕桑种养业户数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986年,乐至县蚕桑局应运而生,乐至逐渐发展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优质蚕桑基地。

桑叶、桑枝、桑葚、蚕沙、白僵蚕、蚕蛹、绢丝.....如今,乐至不仅蚕茧被加工成丝绸出口到世界各地,桑叶等其他副产品也被加工成食品、药品、保健品等,远销 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悄无声息的你追我赶中,“中国桑都”正让蚕桑文化与蚕桑产业同步振兴、相互促进。

除了蚕桑,乐至的其他种植业也发展的十分良好,肥沃的土地带来了丰富的物产,如今的乐至,已经从一座“石头城”变成了田园城市,成渝“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和“后花园”已见雏形。

/ 伍 /

丰富的物产,带给乐至的,除了经济收入外,也给乐至带来了无数美食。

首当其冲的,就是名满省内外的乐至烤肉,这是乐至的县名牌。乐至烤肉以其香、辣、脆、麻等特色赢得了群众的喜爱,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不断发展壮大,逐步扩展到了成都、重庆、内江、资阳、遂宁等大中城市,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川中民俗饮食文化。每年的“烤肉节”,沿大道搭棚,聚集百余家摊位,炭火闪烁,肉香扑鼻,食客摩肩接踵,热闹非常。

乐至的卤味也是一绝。“冯鸭子”皮脆而骨酥,肉火巴而不烂,干爽而不焦,成为县人享用或馈赠的佳品。“熊卤鹅”色泽鲜亮、味道香浓,肉质鲜嫩,油而不腻,令人唇齿留香,回味无穷,往往吸引相邻县区远道食客慕名而至。

除了肉食,乐至的藕粉也值得称赞。“花开并蒂,藕贯七心”,这说的就是乐至莲藕。与外地莲藕不同的是,乐至莲藕只有大小一样的7个孔,不产莲子多开双花,莲藕质地肥厚,细嫩清香。用乐至莲藕生产出的藕粉,色泽白中微红,细腻滑润,以沸水冲调后呈半透明胶糊体,色泽鲜亮,芳香甜醇。民国时期,乐至的“天池藕粉”就已经名声大振,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此外,乐至的“外交家”酒甘洌醇和;双乐挂面口感爽滑,回锅如初;青花椒鲜香持久;油桃浓香脆甜......

乐至,一座仿佛隐形的城市,有着不务奢华的淡定从容,她在暗中积蓄着力量,在悄无声息中逐渐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