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任鸿

春暖花开之季,湖北抗“疫”一线不断传来好消息,陆续有医疗队伍完成使命凯旋故里。而在监狱系统,援鄂干警还在接续“逆行”。

疫情发生以来,湖北的监狱民警防疫情、抓监管,持续高强度、长时间执勤,亟需警力补充。按照司法部统一安排部署,四川监狱持续向湖北提供援助。3月17日,通过个人自愿报名,组织审查和身体检查,来自四川的50名女警组成新一批四川监狱援鄂工作队,集结出征,前往武汉。

经过系列培训,目前,工作队已投入一线,与当地监狱民警以及其他前来支援的民警一起开展工作。

前线成立“洪林战斗党支部”

为确保此次出征圆满完成任务,出征前,工作队集中接受了流行性传染病防疫知识培训,熟悉“三区两缓冲”,树立“有菌概念”,学习三级防护穿脱。全部参训队员均通过了实操考核。

一入武汉,工作队就与援鄂的各级部门、单位紧密联结在一起,各种值带班提示、防护小窍门等信息源源不断地汇聚而来。工作队每天会对各类信息进行整理,加强学习,尽快熟悉情况。

为弘扬全国一级英模汤洪林的战斗精神,援鄂工作队临时成立了“洪林战斗党支部”。

“我们的分组必须考虑老带新、年龄结构、医务民警和监管民警的科学搭配”“手部卫生极其重要,把‘内外夹弓大立腕’刻在心里”,“身体不适必须向组织提出,不能硬扛,这是纪律”……党支部会上,支部书记、援鄂工作队队长宁晓英强调,支委必须对民警要求到位、讲解到位。

除了防疫,支部副书记简莉则更多对民警提出了工作上的要求,要尽快熟悉隔离点环境、熟悉各项制度,熟悉工作流程,熟悉监管对象,做到脑勤、眼勤、手勤、腿勤。

上岗第一天,冰火两重天

“嘀嘀嘀……”3月19日,队员刘晓松按下手机闹玲:21点整,装备时间到。已把留海全部收拾得服服贴贴的她,开始依序从床上拿起防护用品,嘴里默念:“手术帽、口罩、……脚套。”她和其他四名队员全副武装后,相互在防护服背上写起了所属单位和名字:一区刘晓松、四区胡春丽……大家互相拍拍肩膀,加油打气。

穿梭于深夜武汉的公交车上,阵阵凉风灌入。五位队员静静凝望着窗外,穿过一座座安静的跨江大桥和无人的路口。今天是她们的第一天到岗,心里激动又紧张。

入夜,监狱指定的隔离点里,被关押人员已入睡。刘晓松小心地迈着步子,尽量避免防护服摩擦发出声响。巡逻过程中,她关注着罪犯的每一个翻身、每一次起夜……时刻关心是否有罪犯出现病症。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夜晚的穿堂风慢慢带走刘晓松身上的热度,她有些发抖,冰凉的感觉蔓延开来。护目镜也把头压得生疼,冷汗顺着镜框兜在里面,随着每一次转头荡来荡去。

第二天正午,太阳当头,队员李春又深刻体会到了防护服自带的蒸笼效果。“我感觉自己像个馒头,逐渐地发胀发烫起来。”由于口罩捂得严实,李春想要发声都很难。“每小时点名,要让隔离板房中的罪犯清楚地听到自己的声音,必须大声再大声,感觉嗓子都冒烟了。”点名册上,李春留下一排排歪歪扭扭的字迹——汗水让手心变得湿滑,连再简单不过的执笔落字都变得困难。

下午三点半,值完勤的李春一行走下公交回到住处。大伙儿感觉像从水里捞出一般,头发湿透,压痕久久留在额间。

“我没问题,这身脂肪抗得住”

关注防护细节和执行情况,跟踪物资储备和补给的持续性,调研隔离点现状,值班缺位时及时补位……在前线,宁晓英无疑是最为忙碌一个,平均每天睡三至四个小时。而她的房门永远为队员敞开着:倾听心声,提出建议,解决困难,真诚指导……

队员们心疼宁晓英的身体是否能吃得消。她爽朗地说:“没问题,这身脂肪抗得住,不要阻挡我的瘦身计划。”

在前线,宁晓英的防护用品消耗量也是最大的。3月19日晚上十点到次日凌晨三点,她带着五名队员一起值完第一个夜班。当队员们拖着疲惫的身躯钻进被窝时,3月20日早上八点,宁晓英再次出发,继续上了七小时的白班。“我是队长,必须尽快把情况摸透。”她说。

在几天的相处中,看着像宁晓英这样的党员前辈们“不以事艰而不为,不因任重而畏缩”,新警彭于也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党员先行”。她坚定写下入党申请书,交给党组织。在她的带动下,颜莉、景言佳、周英、刘艳彬等七名女警也纷纷向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省监狱管理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