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梦迪 廖晨露 川观新闻记者 薛维睿

“目前,三只野化个体良好适应,健康状况优良。”11月29日,记者从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了解到,大相岭放归基地的大熊猫“和雨”“星辰”和“倩倩”放归情况良好。

2018年12月,成都基地的大熊猫“和雨”“星辰”正式入住大相岭放归基地,开始后期阶段的野化训练。2019年6月,大熊猫“倩倩”转移至放归基地进行适应。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县管护总站工作人员付明霞介绍,目前,野化个体已经能根据气候、食物丰富度等生境的变化,合理利用大相岭放归前适应场微生境,表现出了与野生大熊猫相似的活动模式特征,并能根据栖息地生境条件,逐步适应放归前适应场全天候气候条件。

集野化训练及放归前适应于一体

大熊猫的这个“家”长什么样?总建筑面积4639平方米的大相岭放归基地,分为办公生活区和野化适应区,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大熊猫野化训练基地。

其中,野化适应区占地3000亩,分布着大熊猫兽舍、野化训练场和野化适应圈。“这里集野化训练及放归前适应于一体,可同时容纳4只大熊猫野化放归过渡性训练和2只野化放归适应性训练的需要。”付明霞说。

对于大熊猫来说,这里是理想的栖息地。位于四川大相岭省级自然保护区马草河区域,是大相岭山系大熊猫种群分布的核心地带,海拔1998米至2500米,水源丰富、植被类型有丰富、山势较为复杂,分布有八月竹、冷箭竹等大熊猫主食竹。

在这里,科研人员通过野化训练圈养大熊猫个体,放归野外,以期改善大相岭野生大熊猫基因单一性,促进种群复壮,避免该种群灭绝。

跨区域的熊猫活动明显增加

11月29日,在区域海拔2400米的位置,放归基地已经有了积雪。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县管护总站工作人员李平说,每年11月底到次年3月底都会有积雪,通常这个时间段为大雪封山期。

因此,对于科研监测的工作者来说,3-6月份和9-11月份是宝贵的野外监测期。在这期间,队员们将持续开展艰辛的野外监测工作。具体在大熊猫放归方面,前期会对拟放归地开展全面详细的调查,放归后则对大熊猫的生存状态进行监测,保障科研数据的及时采集,确保放归大熊猫野外生存安全。

其次,栖息地恢复和生态廊道建设也是重点工作。通过用植被恢复、生境再造等手段,建设泥巴山大熊猫生态廊道,加强大熊猫大相岭、邛崃山系大熊猫局域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目前,该区域完成栖息地改造3000亩,工作人员已经监测发现了母子熊猫活动的踪迹,跨区域的熊猫活动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