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经历过大灾大难四川人,更能懂得这8个字的担当与分量。


支援湖北、支援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四川已先后向疫区选派10支医疗队,共计1434名医护人员奋战在武汉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第一线。


致敬最美“逆行者”,川报观察重磅推出《川军战武汉 领队谈“战事”》主题策划,对话四川援助湖北医疗队领队,透过他们的讲述,真实呈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的“川军”力量。


人物名片


王东 :绵阳市中心医院院长党委书记、四川省第九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领队


赴武汉时间:2月21日


人员构成:共计181人,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省第二中医医院以及成都、德阳、绵阳、自贡、资阳、广元等多地医疗机构,包括重症医学、院感、康复、营养、护理等各个专业团队。


工作地点:武汉市武昌医院


主要任务:开展重症及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救治

王东(右2)与绵阳市中心医院医务人员在武汉。

刘洋 川报观察记者 袁敏 剪辑  朱文博

◎我们不仅为病人提供生物医学模式下的支持,而是提供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综合性支持,更有利于患者的高质量康复

◎如果把这次的疫情定义为一场灾难,灾难医学救援需要思考如何用最合理的资源消耗实现最理想的救援效果

◎在医疗队,我们始终强调对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的节约使用,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换取最大的胜利果实

◎面对灾难,社会分工已被打乱,人人都需要有不等不靠不要的行动自觉,自己能做的事情就多尽一份力

武汉市武昌医院,该院院长刘智明因抗击疫情而倒下的事迹感动了太多的人。2月24日,由181名队员组成四川省第九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正式入驻这家医院。“医院就是我们四川队在武汉的新家,刘院长为‘家’献出了生命,我们也应做得更多。”领队王东说。

四川医疗队抵达武昌医院

审视眼前的疫情,来自汶川地震重灾区绵阳市的王东也有着不同的视角。他认为,从灾难医学的角度来看,进入武汉疫区的每一件物质都是极为宝贵的资源,每一份盒饭、每一颗苹果的分配都值得精打细算,实现统筹考量。

记者:您如何评价所带领的这支队伍?

王东:从发出通知到集结完成,我们只用了不到1天的时间。2月21日下午,队伍在成都完成了首次集结,随即开赴武汉一线。全队181人来自省内40余家不同机构,很多队员都不熟悉,加上口罩一遮挡,就更认不到了。

虽彼此不认识,但拿到队伍的详细名单,我也感到心头踏实。队伍中既有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王牌部队,也有来自地方医疗机构的精英。队伍中年龄最小的只有22岁,我年龄最大,今年快60岁了。

四川医疗队在武昌医院对接工作

记者:进驻武昌医院时,医院是怎样的情况?

王东:武昌医院在被指定为新冠肺炎定点诊治医院后,经过两天时间的紧急改造,这家三级综合性医院腾出了504张床位,医院全体职工投入战斗。

在我们四川队到达前,已有西京医院的医疗团队短时间入驻武昌医院工作,形成了临时的工作机制,但在院感防控、专家团队、病人管理、诊疗流程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记者:怎么和院方一道共同改进问题?

王东:武昌医院共设置了包括综合ICU在内的6个病区来收治新冠肺炎患者,我们四川医疗队入驻该院后,和该院团队共同协商,成立了专家组,将全院的重症病人进行集中收治,这样有利于专家组诊治,实现“好钢用在刀韧上”。

同时我们也对医院内部感染防控流程再次进行了梳理和规范,并且进行了相关的修改,

我们发现进出两条通道仍有一小段存在交叉。要实现完全的物理格局,只能在3楼通道的墙上新开一道门。但在非常时期的施工作业难度也不小,医院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找来了一名工人。我们也自力更生、自己动手抡起铁榔头和工人一起破墙施工。

面对灾难,社会分工已被打乱,人人都需要有这种不等不靠不要的行动自觉,自己能做的事情就多尽一份力。

王东(左)带队进入武昌医院

记者:开展临床救治,特别是重症病人的救治有哪些方法可用?

王东:我们进驻武昌医院时,医院共有在院病人385人,而四川医疗队“啃嘴硬的骨头”重点负责对其中的重症及危重症患者共113人进行管理,其中危重症患者14人包括插管患者7人,重症患者89人。到3月3日,已有17名患者治愈出院。

在临床救治中,我们注重中西医结合的运用,采取“三支一降一抗一防一治”的一整套治疗方案(“三支”即呼吸支持、营养支持、心理支持;“一降”即降低机体应激反应;“一抗”即抗病毒、抗感染治疗;“一防”即防止并发症、防止机体内环境紊乱、防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等;“一治”即针对病人原发病的治疗;)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尤为强调在针对每个病人的个体化诊疗。在针对新冠肺炎的治疗中,我们不仅仅为病人提供生物医学模式下的支持,而是提供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综合性支持,这样的立体化帮助,将更有利于患者的高质量康复。

四川医疗队在武昌医院开展临床救治工作

记者:您也曾多次参加国内突发灾害事件的应急处置,这次来到武汉,有哪些不同的感受?

王东:我的工作地在绵阳,从汶川地震的灾难中走出,我们对灾难医学救援也在进行着积极的思考。从2009年开始,我所在的绵阳市中心医院就开始了对灾难医学救援的系统性研究,并陆续形成了一些灾难医学救援体系。

如果把这次的疫情定义为一场灾难,灾难医学救援思考的不仅仅是急救医学,还需要系统思考如何针对病患需求实现最有效的资源配置、实现对资源的有效统筹和利用,用最合理的资源消耗实现最理想的救援效果。

王东(左)在武昌医院工作

记者:落脚到四川医疗队,有哪些具体实践?

王东:面对灾难,进入灾区的每一份物质都是宝贵的资源。我们也在思考如何实现资源和需求的有效配置;这其中的资源不仅仅是指生活资源、还包括了我们的专家团队资源、技术力量资源、医疗资源等等;我们也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调整实现合理的配置。

比如,在我们刚进驻医院时,当地按照我们队员总人数181人配置饭菜,每餐的盒饭都准点送达。但临床工作的特殊性、经常遇到队员正在值班而吃不了,这就造成了生活物资的浪费。然后我们对送餐方式进行了改进,根据临床实际调整了排班,然后再按照队员的需求、排班定量送餐,这样避免了生活资源、人力资源的浪费。你想,如果这是一场持久战,仅在饭餐这一个点上,也可以节省很大一笔资源的消耗。

王东(中)率队进驻武昌医院

同时医疗队还收到了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的500多箱水果,我们也及时转赠给了武昌医院。分享给当地医务人员,这既同一战壕战友的情感所系,也是对物资的理性分配。

在医疗队,我们始终强调对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的节约使用,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换取最大的胜利果实。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