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经历过大灾大难四川人,更能懂得这8个字的担当与分量。


支援湖北、支援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四川已先后向疫区选派10支医疗队,共计1434名医护人员奋战在武汉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第一线。


致敬最美“逆行者”,川报观察重磅推出《川军战武汉 领队谈“战事”》主题策划,对话四川援助湖北医疗队领队,透过他们的讲述,真实呈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的“川军”力量。


人物名片


关旭静:四川省疾控中心主任医师、四川省第三批援助湖北疾控队领队


医疗队名片


四川省第三批援助湖北疾控队


赴武汉时间:2月23日


人员构成:共计14名队员,由四川省疾控中心和成都、绵阳、内江、南充、宜宾、雅安市疾控中心和绵阳市游仙区疾控中心业务骨干组成,涵盖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消杀、网络直报等领域。


工作地点:武汉市江汉区疾控中心


主要任务:协助武汉市江汉区疾控中心完成疫情防控相关工作




(四川省第三批援助湖北疾控队出发时合影)

川报观察记者 袁敏 剪辑  朱文博

“笑一笑,大家都轻松点,团队才会有持久的战斗力。”在接受采访的近一个小时里,关旭静爽朗的笑声基本没有停过。出发前被丈夫剪缺了的长发、带给队员的战地生日惊喜、工作盒饭中突然多出的水果……这些看似平淡的点滴,从关旭静口中说出时,总是笑点不断。

身处疫情形势严峻的武汉市江汉区,四川疾控14人团队完全融入到当地疾控中心的一线工作中。“来到武汉,我们就是武汉人。”关旭静说。

(四川省第三批援助湖北疾控队在武汉工作场景)

记者:出征武汉,您带来了怎样一支队伍?

关旭静:从接到通知,到完成组队,我们只用了半天时间。2月22日出发前一天,团队14人才实现首次集合。虽说彼此间还不太熟悉,但毕竟大家日常都是战斗在同一战线,沟通交流基本零障碍。

14人的团队中,有94年的小弟弟,也有60年代的老大哥。大家都是怀着一颗热忱的心聚到了一起,想法也很简单,就想着自己能为武汉多做一些事情。

就我自己而言,前后向单位申请了两次,最终才如愿来到武汉一线。我给单位领导说,不要把我当女生看,要把我当成女汉子。

(四川省第三批援助湖北疾控队领队关旭静)

记者:队员们说,您的笑声也是疗效显著的安慰剂。

关旭静:我是2003年便到了省疾控中心,16年多的时间里在疾控中心多个岗位轮岗工作过,对整个疾控体系的业务工作也算比较了解,知道每项工作的不容易。况且,如今还是在疫情防控的前沿地带,队员们每天都承担着非同寻常的压力。

笑一笑也是战斗力。我一直是个乐观派,这次带队出征武汉,我的主要任务就是为队员们服好务,让大家即使在紧张的状态中也尽量能开心地工作,让团队感受到温暖和正向激励。

(四川省第三批援助湖北疾控队在武汉开展工作,图为队员正进行电话流调)

记者:团队在武汉主要承担了哪些工作?

关旭静:江汉区疾控中心有50余名员工,疫情爆发后,他们全员上岗都冲到了一线,人人都是在超负荷地连续工作。

我们团队达到后,分成了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环境消杀、信息报送等4个工作小组,分别融入到了江汉区疾控中心既有工作团队,和他们一起工作,分担责任和压力。“完全融入工作,做江汉疾控的一份子。”这是我们提出的角色定位定位。

(四川省第三批援助湖北疾控队在武汉工作场景)

记者:病原核酸检测是疾控中心工作的重点,这项工作如何开展?

关旭静:由于江汉区疾控中心实验室条件有限,无法就地开展病原核酸检测工作,但辖区范围内病原核酸样本的采样、取样、分装、送样等工作还是需要疾控中心全程负责。

实验室检测团队的伙伴很辛苦,需要在江汉区30余个隔离点和定点医院、养老院等机构奔波,现场收集咽拭子标本,并按照生物安全防护要求对标本进行独立包装,当天再及时送往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病原核酸检测。

(四川省第三批援助湖北疾控队在武汉工作场景)

记者:有哪些困难?

关旭静:在隔离点等地进行的咽拭子现场采集,是最容易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操作之一。

进行标本采集时,我们的实验室采样人员需要凑近密切接触者或疑似病例的面部,看清其双咽侧扁桃体及咽后壁,再拿棉签采样。

这一操作过程中,被采集者会对着采样人员出气,有时还会因为棉签擦拭咽喉不适而引起干呕、咳嗽,这样就是唾沫四溅。你可以想象现场的画面,数以万计的病毒就像幽灵一样将采样人员包围。

标本采样还是只是第一个环节,当所有的样本全部送回实验室后,还需要及时进行清理分装,确保当天送往第三方检验机构。每天搬运20多箱的标本下楼、装车,这可是绝对的体力活。

每天和病毒直接过招,医用口罩、N95口罩、防护服、护目镜、面屏、鞋套、手套等一系列的防护装备,都是实验室人员的工作标配。江汉区隔离点多,送检样本量大,实验室人员包裹在防护服里工作到深夜也是常事。


(四川省第三批援助湖北疾控队在武汉工作场景)

记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如何开展?

关旭静:消存量,是团队前一阶段工作的主要指向。流调(流行病学调查)的作用就是确保辖区内每一个疫情数据的真实可靠,为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支撑。

前期我们主要是开展电话流调,隔离点和居家隔离人员,还有大量的密切接触者我们都会逐一打电话询问现状,并及时更新平台数据。

开展流调,也还有另外一个值得欣慰的收获。虽是远程的电话交流,但很多隔离人员都特别想跟我们多说说,倾诉意愿特别强烈。当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也会摆摆龙门阵,让一通电话尽量在乐呵呵的笑声中收尾。

每天早上3个小时,下午再3个小时,有时晚上还要打电话,一天下来,打电话也是个需要咬牙坚持的体力活。

但我们想,身处疫情的每一个人都有太多的不容易,他们需要更多关怀和温暖,如果一个电话能带去一些慰藉,我们也特别愿意做得更好更细。

3月2日开始,流调工作小组进入定点医院,开展针对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报告。

记者:团队在武汉是怎样的生活?

关旭静:我们团队所在的宾馆有多家外援单位入驻,武汉新华下路中学承担起了我们的后勤服务,对我们的生活保障得尤为充分。除了每天的盒饭,还会经常来一些热汤、枣子、卤鸡蛋、武汉热干面等特别惊喜。前几天还特别为大家组织了一次理发,我那被老公剪缺的马尾辫也得以重获新生。

在武汉工作,从太多的细节中我们都能感受到武汉当地对外援队伍的关心和支持,他们心怀感恩。我们又该如何回报?就需要我们更加争分夺秒地把手头的工作做好、做细,尽早地还武汉一个平静如常的生活。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