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出土的镶绿松石铜版饰

二里头镶绿松石铜版饰

川观新闻记者 吴晓铃 吴梦琳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最近几十年的考古成果显示,距今约4000年前后,东亚地区不同族群相互交流、文化碰撞后,逐渐形成一个文明交互作用圈。在距今3800年前后,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以中原文化为依托,兼收并蓄其它区域文明因素,首次突破了地理单元制约,开始了强力向外扩张及文化辐射,成为了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

三星堆出土的牙璋,三星堆博物馆供图

二里头玉璋,由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供图

有意思的是,跨越山海,千里之外的三星堆也吸收了来自二里头的先进文化因素,它对外来文化的开放包容,恰恰也折射出中华文明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特质。

“二里头本身在中原的基础上,吸收了海岱、江汉、西北、北方等多地的优秀文化因素,这也使二里头文化呈现出开放和包容的特性。”赵海涛说,二里头高等级墓葬中出土有海贝,又可见江南风格的鸭型壶与云雷纹,便是鲜活的证明。也正因如此,“二里头不仅实际控制范围包括了河南省大部分区域以及山西南部在内的中原腹地,对外拓展和影响的力度也前所未有。”向南,二里头文化渗透到了江汉地区;向东,波及江淮、海岱;向西,影响到甘肃东部;向北,达到了内蒙古中南部和西辽河流域。

在二里头作为仪仗用具的牙璋,是二里头文化对外辐射的重要代表。它不仅从中原扩散到了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还出现在了三星堆,甚至香港和越南北部。王巍在三星堆祭祀区新一轮考古发掘的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这些不是工具或武器的器物能够辐射到如此远距离的区域,说明了这个广阔区域对中原王朝政治理念、礼仪制度的认同。二里头文化主要的兴盛年代在距今3750-3520年左右,“这个阶段,在中国大地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绝对的中心。”

远在中国西南的三星堆,在神秘独特的青铜器之外,不乏二里头文化元素的文物出土。

形体巨大、雕琢精美的牙璋在三星堆大量出现。在这里,牙璋成为祭祀用的仪仗用具。三星堆出土的牙璋,解决了作为礼器的牙璋怎么使用的问题——在三星堆出土的祭山玉璋上,雕刻着三星堆人手握牙璋的形象,说明它主要功能是用于祭祀。三星堆以及金沙大量发现牙璋,还引起了专家的特别重视。“二里头牙璋文化的向南辐射到了越南北部,极可能就以三星堆为中转站。”王巍表示。

不仅是玉璋。在三星堆,还出土了与二里头形制非常接近的镶嵌绿松石铜牌饰、陶盉。三星堆七、八号坑的发掘过程中,也再度发现了石磬、铜铃等器物。有意思的是,三星堆出土的铜牌饰看上去远不如二里头的精美,可能只是模仿了其外型和使用功能。此外,三星堆的陶盉,外形和二里头的基本一样,仅在细节处略有不同,应该是在当地烧造,却继承了把它作为贵族专用酒礼器的使用功能。赵海涛认为,二里头文化的繁荣阶段明显早于三星堆青铜文化繁荣阶段。两地出土文物的相似,说明二里头作为一个广域王权国家,文化向四周强势辐射的特点明显。三星堆作为区域文化的一支,接受了二里头的上层礼制。“从这个角度而言,二里头的文化和礼制观念的传播,改变了三星堆为代表的成都平原地区文明发展的进程,而这也能够解释中华文明为何能够生生不息、连绵不断,因为它的兼容,最终造成其强大的生命力。”

三星堆陶盉,三星堆博物馆供图

二里头陶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