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序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将“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列为九大建设任务之一,以一章两千多字的篇幅加以阐述,并在其他多处有公共服务的表述,凸显了《规划纲要》对公共服务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重要意义的明确。《规划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之一,便是2025年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明显提高,2035年在公共服务的强力支撑下,人民生活品质大幅提升。

提质增效 便利共享

《规划纲要》要求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各地的公共服务水平,从不同空间层级上对公共服务发展进行了安排。例如,成都都市圈要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共享,重庆都市圈的合川市要建成区域性公共服务中心,还要促进双城经济圈与圈外川渝其他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双城经济圈对周边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的支持力度;对于双城经济圈内的大中城市、市辖区、小城镇以及重庆市郊区和四川各县城(县级市城区)的公共服务提升也进行了规划。《规划纲要》还对教育、公共文化体育、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养老服务、公共安全等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类型在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发展、改革、创新进行了十分详尽的顶层设计。

《规划纲要》更为突出的是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即两地在公共服务方面的协调合作,实现跨区域的公共服务共同投入、共享产出。由于双城经济圈涉及四川和重庆两个省级行政区,当然要相互协同,而非各自为政。《规划纲要》要求在社会保障服务方面,加快实现双城经济圈社会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推动养老金领取资格核查互认,推进跨省市异地就医门急诊医疗直接结算,推进工伤认定和保险待遇政策统一,逐步实现住房公积金转移接续和异地贷款信息共享、政策协同。就业公共服务方面,共建综合服务平台,打造共同的人力资源品牌。职业教育方面,联手打造职业技能大赛品牌和有区域特色的产教融合行业、企业和院校。高等教育方面,组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联手开展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医疗服务方面,支持共建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群。养老服务方面,推动老年人照护需求评估、老年人入住评估等互通互认。鼓励养老设施跨区域共建。公共文化体育方面,鼓励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等建立合作联盟,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共享,共同打造文化品牌;推动体育项目合作和竞技人才交流培养,协同申办国际国内高水准大型体育赛事。《规划纲要》不仅重视省级层面的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也强调毗连地区市县区之间的共建共享。

川渝联动 携手惠民

自2020年初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国家战略,四川和重庆就开始在包括公共服务在内的各个方面制定落实政策、积极进行建设、务实开展合作。2020年7月,两省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区域发展功能平台推进方案》,提出在毗邻地区探索制定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政策。随后,《川渝通办事项清单》第一批和第二批先后发布,其中包括大量公共服务事项,如养老机构设立备案、社会保障卡相关业务、职工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相关服务、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失业保险金申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资格认定、住房公积金相关业务、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等。今年1月,两省市政府办公厅又联合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便捷生活行动方案》,该方案是两地实现公共服务协同供给目前最为全面的共同性专项政策,《方案》提出力争用2年左右时间,基本建立川渝标准统一、相互衔接的公共服务政策体系,提高两地群众便捷生活水平。《方案》除对2020年两地共推的通办共享项目予以深化拓展外,还增加了两地公交地铁一卡通、手机座机一体化、相互保障对方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城镇常住人口公租房共同保障等许多公共服务新类型、新项目。两省市卫健委也联合印发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工作方案》。当前,川渝正配合国家发改委制定双城经济圈公共服务专项规划(行动方案)。

在两地政府的合作诚意和一系列共同政策的作用下,取得了许多实效,惠及两地许多人民群众。例如,川渝两地推进电子健康卡信息互通,已经实现50家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扫码互认”。截至9月底,已有近3500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超过2.5万家医药机构实现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两省市医保参保人员住院达11.2万人次。养老保险关系实现无障碍转移接续,住房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要件简化为1张表,办理时间由1个月缩短至3个工作日以内。重庆中心城区和成都主城公共交通实现“一卡通”“一码通乘”。共同出台川渝跨界毗邻地区120应急救援服务范围、川渝两地卫生技术人才“双百”项目等实施方案。江津、泸州、永川、荣昌教育主管部门签订渝西川南(泸永江荣)教育共同体框架协议,确保随迁子女享受同等教育权利。

持续发力 改革创新

但也要看到,双城经济圈的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还存在一些问题,除了公共财政资源投入不足、整体服务水平不高、社会力量参与不够等因素外,还存在跨区域统筹资源配置困难、两地各种公共服务类型的数量质量标准各有高低难以统一、政策协调存在壁垒障碍等合作方面的难题。《规划纲要》的正式发布,为双城经济圈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为两地的公共服务合作供给探索注入了强劲动力。在《规划纲要》的引领下,双城经济圈的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还应在以下方面发力:一是联合制定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与已有国家标准相统一,对于暂无国家统一标准的服务项目,制定共同的地方标准,在服务项目、内容、数量等方面体现巴蜀地方特色,让两地居民享受更多公共服务“同城待遇”。二是在毗邻县区建立公共服务协同供给机制,统筹、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通过共同提供服务、相互购买服务、共同购买公益组织服务等方式,有效配置资源、提高服务效率。三是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合作,深化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建立统一的人群处置和健康码行程码管理标准,使两地群众在一种省级防控政策下应对新冠疫情。

总之,川渝两地要认真贯彻执行《规划纲要》,提升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逐步实现双城经济圈公共服务制度衔接、政策协同、标准统一、资源共享、信息互联、流转顺畅、待遇互认,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程度更高、供给质量和便利共享水平显著增强,使成渝地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地位和形象得到公认。

(作者系四川省社科院管理学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