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评论员 邓也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全党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百年成就波澜壮阔,新的征程任重道远。越是一帆风顺、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这对于四川在重要战略机遇期中,走好新的赶考路、答好新的时代题,尤为关键。

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无数史实凝结出“居安思危”这一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战胜风险挑战中壮大,始终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风险意识。正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心存忧患、肩扛重担,才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常怀远虑、居安思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多年来,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在我们与全国同步全面小康、打赢疫情防控遭遇战、深入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工作中,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贯穿治蜀兴川事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新时期,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毫不动摇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依然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制胜法宝,确保着四川各项事业朝着正确航向阔步前行。

常怀远虑、居安思危,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底线思维,要求我们凡事从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四川既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机遇,也正经历产业体系市场机制不活、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社会治理任务繁重、自然灾害易发多发等一系列风险考验。面临任何困难,只有坚持底线思维,才能确保党的事业立于不败之地。面向未来,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坚持底线思维,把握发展规律,保持战略定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常怀远虑、居安思危,必须坚持敢于斗争。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四川从来不乏伟大的斗争史,川军抗战、改革发展、抗震救灾、扫黑除恶、抗击疫情……我们用血汗和智慧,不断地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路依然没那么容易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就四川而言,产业体系和市场机制要激活,基础设施和生态环保的短板要补上,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的问题要解决,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要坚持,每一项工作都非常艰巨,发扬斗争精神是我们唯一的选择。“乱云飞渡仍从容”,必须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折不扣地完成每一项任务。

奋斗新征程,永葆忧患心。无论什么人,在哪个岗位、任什么职务,都应该时刻保持居安思危之心,这是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必然要求。职责所在,为国家作贡献;安身立命,为自己谋发展。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要继续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时刻做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准备,朝着既定的目标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