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吴梦琳 边钰 韦维 摄影

位于黄河上游、甘青高原的马家窑文化,以绚烂史前彩陶艺术而闻名。距今5000年的马家窑先民,将传承于仰韶的陶土艺术“玩”到极致,开创出一个彩陶艺术巅峰。

马家窑旋涡纹彩陶双耳罐


今年9月,四川日报全媒体“寻根五千年中华文明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大型融媒体报道组来到甘肃临洮,在临洮县博物馆馆藏的彩陶中,感受这一极具艺术冲击力的史前创造:漩涡纹、水波纹、鸟纹、网格纹、平行线纹、同心圆纹、蛙纹、蝌蚪纹、舞蹈纹……流畅的线条、复杂的图形交织,充满想象力又呈现出对称之美。

四川川西发现的彩陶片


位于川西北岷江上游的茂县营盘山遗址等,是一处新石器晚期大型聚落遗址群,距今约5300 -4600年,与马家窑同时期。近年来,随着当地的考古发掘持续进行,也发现了大量彩陶,是当时先民们重要的生活器具,在不少陶器也带有明显的马家窑彩陶风格。此外,在大渡河的中上游,也发现过彩陶。

工作人员整理彩陶片


“四川西部地区本无制作彩陶的渊源和传统,川西彩陶是受外来文化因素影响的产物,据考古资料推断,川西彩陶的存在时间前后跨度近1000年之久。”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营盘山遗址考古现场领队陈剑介绍,在受外来文化影响中,很明显的是有来自仰韶庙底沟文化以及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的影响,例如圆圈纹、蛙目纹、网格纹等马家窑彩陶的典型纹饰,在川西彩陶中都有所见。

因此,在学界看来,在5000年前,从甘青地区到川西,就已存在一条“彩陶传播之路”,那这样的“传播”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呢?究竟是“技术输入”还是直接的“产品输入”,对此学界都有着不同的看法。

马家窑彩陶

陈剑介绍,此前,考古人员专门开展了一项课题,对川西部分遗址所发现的彩陶进行了成分分析,发现彩陶的烧制与素面陶采用了完全不同的陶土,更接近于同时代甘青地区马家窑文化陶器的成分。“因此我们猜测,这些彩陶有可能是自甘青烧制好后以贸易等方式传输过来的,在5000年前或许已存在一条‘彩陶贸易之路’。”陈剑说,但同时,是彩陶制作技术、原料乃至于工匠输入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陈剑说,在川西所发现的彩陶,还有草卉纹、鸟目纹、弧线太阳纹等类型,目前在川西以外地区很少发现同类题材彩陶,应当为川西地区在吸收外来文化后独创的地域特色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