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雅 川观新闻记者 李婷

饱满的流线型瓶身,半圆的涡纹双耳,小巧的圆形瓶口与尖尖的底部收紧整个瓶子的线条——小口尖底瓶是仰韶文化中的经典器物类型。仰韶文化发现地、命名地仰韶村遗址内,考古工作者也曾出土了大量小口尖底瓶。

小口尖底瓶(杜杰 摄)

10月底,记者一行来到在位于河南渑池三门峡的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就发现了不少以小口尖底瓶为素材的景区雕塑。据了解,如今在国家博物馆、陕西博物馆等,都保存着不同特点的小口尖底瓶。此外,小口尖底瓶还写进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初中教科书里,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但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小口尖底瓶是一种汲水器。有学者设想当时人们用绳子穿过瓶身双耳,将瓶子放置于河水中,瓶空时瓶身倾斜,水灌入瓶中,由于瓶口小,水不易倒出,直至瓶子汲水至适量后,瓶身垂直于水面,达到“平衡取水”的目的。

但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考古发掘的新成果出现,仰韶文化中的小口尖底瓶是汲水器的说法有了不同的声音。有西安半坡博物馆工作人员与北京大学的考古学家做汲水实验却发现,小口尖底瓶并不能按照此前设想的受力方法顺利取水,于是学界逐渐对“取水说”存疑。

此外,在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小口尖底瓶残留物。考古科研人员经过化验分析发现,陶器底部的残留物是以黍、粟等谷物为原料制作的发酵酒。斯坦福大学东亚考古教授刘莉与陕西考古研究所合作,对仰韶文化中小口尖底瓶在内的一系列陶器内壁分析,刘莉撰文认为,仰韶有些尖底瓶用来酿造谷芽酒,也是集体饮酒(咂酒)的容器。

小口尖底瓶(杜杰 摄)

再加上第四次考古发掘中还发现了混凝土、丝蛋白,这也侧面意味着,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而人们此前认为的装水的小口尖底瓶,很可能是用来装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