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瑞林 林夕 简放鹏

站在中国共产党泸州市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的节点上,审视酒城泸州——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交通网络加速成型,产业项目接续汇集,城市颜值不断提升,生态底色更加浓郁……

点滴成河,汇流成海。每一天,泸州的变化就发生在群众身边。

砥砺前行,奋斗不息。每一年,泸州的发展都可以用欣喜来形容。

从改革力度到聚集速度,从“宜居温度”到开放程度,这些蜕变,持续给泸州人民带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泸州市渔子溪生态公园。(泸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提速度

纵横交错 四通八达

从补短板到拓长板

11月17日,在隆黄铁路扩能改造建设项目沱江铁路特大桥建设工地上,10余台铲车、挖掘机、装载车正穿梭作业,现场一片繁忙。

隆黄铁路沱江铁路特大桥全长2408.72米,是隆黄铁路隆昌至叙永段扩能改造工程先期动工的“两桥两隧”控制性工程之一。今年6月25日,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隆黄铁路隆昌至叙永段扩能改造工程在泸州市正式启动建设。该扩能改造工程的实施,将开辟四川至北部湾最近的出海铁路货运大通道,进一步扩大四川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东南亚、南亚地区的开放合作。

“几天前,沱江铁路特大桥主墩首桩成功浇筑,标志着该桥主体工程施工全面推进,为顺利完成全年桩基、承台关键节点目标提供了坚强保障。”四川路桥隆黄铁路扩能改造项目指挥部二分部负责人王锋认为,项目的高效推进,是泸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决策部署的积极行动。

隆黄铁路施工现场。 牟科 摄

速度,还体现在对人民期盼的回应上。6月28日,绵泸高铁内自泸段开通,泸州迈入“高铁时代”。“上大学的时候,从成都到泸州,要4个多小时。现在,只要一个半小时。”泸州人王川认为高铁对于泸州而言意义重大,而两地往返时长缩短,则是直观的体现。

实施隆黄铁路隆昌至叙永段扩能改造工程,有利于打破四川南向铁路运输瓶颈制约、提升铁路货运能力水平,而绵泸高铁内自泸段建成通车和渝昆高铁全面开工,为泸州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添翼。

绵泸高铁内自泸段。牟科 摄

不止是铁路。如今,长江边上的酒城泸州,已建成近2万公里的公路网,通航城市增加至47个,在四川率先构建起“铁水公空邮”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成功创建为“全国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全国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加快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绿色出行示范城市。

未来5年,泸州将从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继续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更加注重生态环保及安全、提升泸州交通定位及格局等方面,推进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重点突出建设发展、综合运输、智慧交通三大核心板块。

泸州之路,其势已成,其兴可待。

泸州市江阳区通滩镇金雨滩村的美丽梯田。刘学懿 摄

见力度

攻坚克难 不负人民

昔日贫困户成为致富带头人

近日,在赤水河消费扶贫产品交易中心一家约40平方米的电商示范店里,泸州市叙永县赤水镇斜口村七组脱贫户许评忙着把采摘下来的柑橘、甜橙等“山货”称重、打包、封箱、填单……在10多分钟里,就有2名客户打电话联系购买水果。

去年,许评全年的销售额达100万元,他还通过养猪赚了10多万元。谁曾想到,许评曾是贫困户,一家7口靠种玉米增收。2014年,许评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7年,依靠扶贫贷款买回500只鸡苗,许评当起了“鸡司令”。眼看鸡快要出栏,却遭遇了一场鸡瘟,欠下1万多元债务。

正当困难时,一个机会出现了。2017年底,帮扶干部樊静洪告诉他一个好消息:“赤水镇政府准备打造扶贫产品交易中心,发展电商业务。今后交易中心的快递发货量肯定很大,你可以申请一个电商物流点,除了房租,不需要其他支出。”

新建的龙涧溪公园。(泸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供图)

赤水镇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因日照充足、水源丰富,李子汁甜肉脆。过去因信息闭塞、交通不畅,每到丰收季节,农户看着压弯枝头的李子却打不开 销路,只能以每公斤2元的价格卖给商贩。

扶贫产品交易中心的建设,促进了优质李子的销售。许评立即参加镇上韵达公司的快递业务培训,很快拿到了代理权。

2018年,毗邻高速公路出口的赤水河消费扶贫产品交易中心项目建成投用。许评租了一间店铺,开起了电商实体店,同时代理全村的货运快递业务。

不久,许评脱贫了,成了村里的脱贫致富带头人,修起了一幢两层楼的住房,购买了小车。不仅如此,他还收购村民的水果,帮助村民增收。

许评的“致富路”,只是泸州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5年来,泸州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全方位发力,贫困群众人均收入增长4.1倍,易地扶贫搬迁高质量完成,贫困地区医疗、教育条件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在这场脱贫攻坚战的背后,是无数砥砺前行的身影,他们生动诠释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泸州市凤凰湖风景区。牟科 摄

观颜值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让城市从公园里“长出来”

冬日暖阳下,粉黛乱子草一片粉红,湖面波光粼粼。泸州渔子溪生态公园里,处处是美景。

渔子溪生态公园,包含了北湖、南山、西溪、东河四大景观,以及健身步道、游玩项目等。随着公园里的配套设施不断完善,这里已形成周末经济、夜间经济、首店经济等多种新消费业态,呈现出“城水相依、人水相亲、水清岸绿、乐水宜居”的城景融合效果。

然而3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低洼地带。

“由于前期缺乏科学的管理,渔子溪水系生态环境趋于退化。”泸州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建设局相关负责人坦言。

2017年,泸州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委托北控水务牵头,对渔子溪水系进行防洪整治和水生态修复,同时将水系生态功能与周边城区发展协同考虑,一体化运营管理,构建渔子溪生态公园。

“公园湖区通过河湖分离、河道整治、海绵建设、水生态修复、景观绿化等措施,逐步改善了水质。”上述负责人介绍,为有效缓解城市片区内涝、蓄滞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渔子溪生态系统修复工程项目还引入了智能钢坝,以应对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等。

渔子溪生态公园的打造,是泸州加快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和山水美丽城市的缩影。

今天的泸州,忠山公园、江阳公园、龙涧溪公园、东岩公园、长江生态湿地公园、南北滨公园……处处有醉人的绿、动人的景。让城市从公园“长出来”,是泸州市打造宜居生态环境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泸州立足于优越的自然条件,实施城市公园人居环境优化工程,建成了一批园林绿化项目,建成各类城市绿地6667.74公顷。中心城区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2016年的10.5平方米增加至2020年的14平方米;建成海绵城市达标面积约39.8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的23%。2021年6月,泸州成功申报为全国首批20个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是全省唯一入选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