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疫情肆虐而行之时,有上百名青年志愿者穿梭忙碌在宜宾筠连县城区街道,他们勇于担当,倾力奉献,他们青春活泼,充满朝气,就是这样一群平凡的年轻人,做着令人感动的事,他们用光和热照亮社会和他人。

“我要报名,我要去一线”

景阳社区民主路一段161点位是一名北京理工大学大二学生在值守,他叫胡传,今年19岁,抗击疫情战役打响后,他毅然报名加入筠连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现在的他慢慢由一名疫情防控网格中的“新兵”成为了一名“老兵”,询问、登记、劝导、监测体温等工作能轻车熟路地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胡传的父母也都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父亲是筠连镇神羊村的驻村干部,每天往返3个小时车程,同村组干部一道做好全村的防疫稳控工作。母亲是一名党员,因工作安排调剂,从筠连镇曹岭村转战到景阳社区卡口点位同儿子一起值守。“上阵母子兵”,胡传每日与母亲一起并肩战斗,工作时长超过10个小时。一家三口早出晚归战斗在防“疫”一线,每天服务人次达1000人,入户随访近300户,至今已是20多个日夜未休。“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小小的三口之家力量虽有限,但万千个三口之家却能筑牢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亲兄弟同战“疫”

哥哥甯中伦,弟弟甯中付,是一对情同手足、形影不离的亲兄弟。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热心公益的两兄弟便一起加入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分别被安排到玉壶社区和景阳社区开展服务,红袖章和蓝马甲成了他们特殊的新年礼物。每天,耐心细致地为社区居民宣传疫情防护知识和酒精安全使用须知,不辞辛劳地为值晚班的志愿者派送夜宵等是哥俩的常规工作,他们兢兢业业、毫无怨言……为了核实核准群众信息,他们一次次地登门入户,反复测量体温及询问个人信息,认真耐心地安抚群众焦灼的情绪。

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以来,兄弟俩就难得见上一次面,没有一起吃过一顿饭,偶尔的电话联系也会变成彼此交流研究志愿服务工作的“电话会议”。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他们希望,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带动更多的青年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为打赢防疫阻击战凝聚磅礴的青春力量。

同窗守“疫”线

“国有难,召必回”是此次疫情防控战中留给川北医学院大一新生刘晋池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一腔热血的他再也坐不住了,与昔日同窗刘子敬一起响应团县委志愿者招募倡议,通过报名审核等一系列流程后,两人默默无闻地值守在中城社区苞萝街卡口。但志愿服务工作并非一帆风顺,用他俩人的话来讲,那可是有勇有谋才行。首先,是以情动人,说服家中爱子(孙)心切长辈的反对,顺利得到这份“差事”;再者,要以理服人,劝导小区无故多次外出的居民,要安心居家减少感染风险。

虽然有苦有累,有误解甚至委屈,但是每每想到“国有难,召必回”这句话,他们浑身便充满了力量。他们耐心解释,争当社区民众“劝导员”;他们义务值守,争当小区卡点“守门员”;他们热心帮忙,争当隔离群众“代购员”。他俩表示:疫情不退,他们不退,这场战“疫”,必胜!

发小情 战友谊

“咱们仨一起上学,一起玩耍,一起入团,一起战‘疫’,我们是发小,更是这次疫情防控中的‘战友’,我们的情谊更深了……”来自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大三学生杨彦洁说到。

同他一起参与到防控疫情志愿服务的还有大三学生彭昱涵和刚毕业的袁建文,原本打算春节期间结伴旅行的仨伙伴将防控值守卡点变成“景区”,一改往日嘻哈说笑的性格,成为了一丝不苟、坚持原则的防控劝导“硬核”力量。

起初,小区居民不理解,觉得这群“熊孩子”小题大做、很是“过分”,随着科学防控的有效宣传,入户随访的不断深入,大家对他们的理解多了、埋怨少了,还有些明事理的群众更是为他们竖起来大拇指。杨彦洁说:“虽然每天只是认真登记和劝导出入的小区群众,但是这也会避免他们更大可能的被病毒感染。聚沙成塔,集腋为裘,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取得这场战役的最终胜利。(苏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