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李秋怡  陈碧红

2月25日,成德眉资四城共赴一个“云会议”——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四城相关负责人分别在自己所在城市,相聚云端,共谋同一件事:共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成都都市圈,做好成德眉资同城化起步工作,推动同城化发展成势见效。

从协同发展,到一体化发展,再到同城化发展,四城将进入往来密切、资本互投、交通方便便捷、公共服务共享、基础设施同网、政策机制统筹的区域发展新阶段——共建成都都市圈。

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圈”

“同城化,并非是简单的一体化,而是对一体化的突破。”有关人士认为,同城化作为区域协调发展上的跃进,代表着城市间区域合作最紧密、最高级的形态。

国外看东京—— 东京都市圈作为典型的组团市网络化发展模式,经过五轮规划建设,推进都市圈空间演进经历了“绿环带+新城”“一极集中”“一极+多点”“组团式网络结构”4个阶段,渐次推动了人口、产业以及城市功能的网络化布局。目前,东京都市圈城镇化率达到90%以上,构建起一个人口达3700万、经济总量达1.7万亿美元的世界级大都市圈,成为日本集聚国际高端要素的主要阵地。

国内看长三角区域——作为典型的中心城市引领型都市圈,经过近四十年的努力,已形成以上海为龙头,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宁波都市圈为次极,区域一体发展的城镇体系。其经济总量超过20万亿,占全国近1/4;承载人口2.2亿,占比接近全国1/6,呈现出经济社会发展全国领先、科技创新优势明显、基础设施联通、生态环境共保、公共服务共享、城镇乡村协调的发展局面。

落脚到成都都市圈,“就是要通过放大各自比较优势,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集群和经济共同体,形成整体参与国际国内分工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在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相关负责人看来,成德眉资四市人员交往、经济联系最为密集,地理区位、产业基础、创新活力具有明显优势。其中,德阳重大装备制造业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眉山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农产品及食品加工初具规模,资阳汽车产业、轨道交通,口腔装备材料等产业具备一定基础。“通过推动同城化发展,将其打造成为代表中国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最有潜力的合作区域。”

有了这个圈,才能更好唱好“双城记”,成德眉资同城化,正是做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之“西核”的主战场。而且四市作为一个整体,才能在国家层面获得更大支持,“一干多支”的引领作用才会更加突出。

我们为什么需要这个“圈”

在2018年公布的世界城市体系排名中,成都跃升至全球第71位,首次进入百强;在全国特大城市中,成都户籍人口继重庆之后,位列全国第二,常住人口全国第五;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六位……成都的表现可圈可点。

然而,还有一组数据,却也显示了它的“不足”:作为成渝双核一极,2019年成德眉资四市经济总量为2.15万亿,与重庆相差0.25万亿;成都都市圈面积是东京都市圈面积的2.5倍,但经济规模却只有其1/6……

总体来说,同城化发展、都市圈建设还处于极核带动集聚向协同建设转型的较初级阶段,基础条件还较薄弱。

极核带动力较弱,外溢能力不足。成都在产业带动力、创新辐射率、资源集聚力等方面有很大提升空间,还在突破自己的圈层发展模式,没有更多能力去外溢辐射周边。

交通现代性滞后,互联互通不足。铁路动车公交化处于起步阶段,轨道交通“同城同网”尚未实现,高速公路通行能力不足,区域快速通道尚处于起步阶段,断头路、瓶颈路依然存在,跨市域公交刚刚起步,物流人流还处于点对点的阶段,交通现代网络化、一体化程度是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公共服务总体水平偏低,宜居优势不足。成都平原自古就是天府之国,生态本底好,气候环境宜人,生活领域先进,完全应该成为西部人口承载力最强的空间。

此外,主导产业缺乏协作,四市对产业链成长规律和国际市场竞争规律的认识还有待形成共识;国土空间布局整体性较弱,主动协作存在不足,目前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普遍存在。

打破空间的“藩篱”,放大带动效应,共同撑起中国增长”第四极”,显示出建设成都都市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怎么样“画”好这个“圈”

尽管推动同城化发展的难度不小,但随着成德眉资4市加快构建全面合作框架,细化确定首批265项重点任务,并以“清单制+责任制”项目化组织落实,各方在设施互通、产业协作、市场共建、协同创新、共促开放以及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等领域取得了积极进展。

“加快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要把握时序度,优先解决最急需改进的短板,优先着力有市场驱动力的领域,优先推进让人民有获得感的事项,项目化、清单化推动工作落地,让同城化建设尽快取得成效。”对于下一步如何发力,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相关负责人提出,应当在加快推动同城化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协同推进产业生态圈建设、有序推进公共服务共享、大力推进功能平台相互开放、协力推进生态环境联防共治五个方面着力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同城化建设,还将以成德眉资“三区三带”空间规划为引领,在若干交界地区和若干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打造示范区,以点带面逐步推动同城化。

利用一个“点”    撬动“一整片”。

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将依托天府国际机场,重点围绕成都空港新城与资阳临空经济区,共筑龙泉山东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将依托天府新区,以“双流-新津-彭山-眉山”发展轴与天府大道发展轴引领带动两市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

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协作带,将发挥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引领作用,共建智能制造和现代物流产业生态圈,以亚蓉欧班列为依托,共同发展适铁适欧出口型加工制造业集群,吸引外资,发展对外贸易等。

同城化的基础是同心同向、互惠互利,都市圈的优势是分工协作、共建共享。共画一个圈,画好一个圈。四城正务实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