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范芮菱

2月25日,记者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获悉,自四川省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应急响应以来,华西医院迅速进入作战状态。同时,作为大型综合型研究性医疗机构,充分发挥科研优势,投入到抗击疫情的科技攻关中。

科研项目方面

从启动科技攻关以来,华西医院获准一系列科研项目:获准四川省科技厅第一批攻关应急项目,10项,批复经费3000万元,集中资助了远程会诊、防控技术、病毒检测与患者筛查、重症治疗、药物筛选、临床风险预警、病毒蛋白结构与功能等研究;

获批成都市科技局应急攻关项目2项,经费70万元。2月7日再次积极响应市科技局第二批新冠肺炎防控项目征集号召,组织申报技术创新研发类108项;重大科技创新类8项;

获批四川大学资助6项,经费250万元;

院内应急攻关项目:按照“专家同意比例不低于80%,平均得分不低于80分”的总原则。优先推荐69项进行立项,涉及经费3527万元。

科研平台方面

1月28日,华西医院积极配合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迅速开展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创新能力提升行动。2月10日,精准诊断研发平台和疾病流行病学大数据两大研究平台正式批复建设。

精准诊断研发平台

精准诊断是规范治疗的前提,而精准检测是前提的前提。华西医院感染与疫苗研究室及精准医学研究中心是精准诊断研发平台的主要依托。该研究室按照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以上标准设计、装修,室内保持负压,有特定的出风口,确保了病毒检测的安全性。经过实验室布置调整、设备安装与测试等改造升级,已具备检测条件。样本先进入感染与疫苗研究室,进行核酸提取、建库、测序等环节,再将数据传送到精准医学研究中心进行后续处理。

下一步,该平台将持续完善功能,缩短检测时间,提升检测精度,提升检测量,拓展检测范围。同时,研究病毒致病机制,力求找到更加精准的诊断方式。按照安排,预计1—2周内该平台将可开展大规模大批量的临床样本检测,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先进的新型冠状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检测中心,3个月内全面建成投用,将为西南地区的疫情控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疾病流行病学大数据研究平台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华西医院启动建设疾病流行病学大数据研究平台。该平台由四川大学牵头,省卫健委、电子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参与其中,建在华西医院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

该平台搜集了疫区早期流动人口变化规律、轨迹,防控诊断,治疗康复等不同阶段的信息,进行分析研判。截至目前,已研究形成10余份新冠肺炎疫情控制决策建议报告,并完成新冠病毒和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对比分析,在新冠肺炎诊断、治疗与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按照计划,华西医院将在一个月内建成集疫情预测、预警、诊断、远程监控、疗效监测、新试剂研发、新技术开发于一体的疾病流行病学大数据及精准诊断研发平台,持续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指导。

科研成果方面

近日,由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应斌武教授带领的临床团队,与麻醉与危重急救研究室柯博文教授、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耿佳教授科研团队紧密合作,联合攻关,相继成功自主研发了“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多重荧光RT-PCR法)”和“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IgG/IgM抗体联合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两款诊断产品,两项产品已经进入临床验证阶段。目前,团队联合成都华西精准医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正在积极准备两款诊断产品的技术资料,近期将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正式申请。

此外,在医院应急项目的支持下,联合攻关团队在公共实验技术中心的协助下,在数字PCR试剂盒、等温介导扩增核酸检测试剂盒以及病毒宏基因分析技术等多个方面开展了工作。团队利用数字PCR技术的灵敏度高和抗干扰强的优势,对病毒拷贝数进行绝对定量,减少人为误差,进一步提高核酸检测灵敏度,解决现有诊断方法阳性率低的问题。目前数字PCR试剂盒研制工作进展顺利,即将进入临床验证阶段。

2月22日,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联合成都博奥晶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共同设计开发的包括新冠肺炎病毒在内的“呼吸道病毒(6种)核酸检测试剂盒(恒温扩增芯片法)”获国家药监局第2批新型冠状病毒应急医疗器械审批批准,将迅速应用到疫情防控前线,为众多患者及一线医务人员提供快速、精准、有效诊断。该测试芯片是在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李兰娟院士指导下设计开发的,只需采集患者的鼻、咽拭子等分泌物样本,在1.5小时内便可一次性检测包括新冠肺炎病毒在内的6种呼吸道常见病毒,目前已获15项授权专利和各类科技奖项7项。

开展新冠病毒重组疫苗动物实验

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的新冠病毒重组蛋白疫苗已开展动物实验,该实验室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联合浙江特瑞斯药业、成都国家GLP中心、四川省人民医院以及国药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等单位进行协同攻关。该疫苗的研发得到了四川省、教育部与科技部以及成都市等方面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研究团队力争在3-4个月内,通过小鼠、兔与猴等动物实验等一系列的研究,证明该疫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向国家进一步申报人体临床试验。

该实验室除了开展新冠病毒重组蛋白疫苗研究之外,还开展了针对新冠病毒的mRNA疫苗、小分子靶向药、抗体以及蛋白质结构等研究,近10个研究团队投入此次新冠病毒科技攻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