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宽萍 何军 川报观察记者 石小宏

弗洛伦萨·南丁格尔,因在战争期间救助伤员,被誉为“提灯女神”,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女护士。今天,在湖北武汉战疫“火线”,一群来自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护士,用责任与奉献,延续着新时代“南丁格尔”精神。

平时5分钟就可换好床单,这次花了20分钟

李培培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一名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2月19日凌晨,她和另外两个同事开始对每间病房进行护理查房。

她们发现,有一位老爷爷,不知何时将床单“弄脏”了,挨着湿床单的皮肤也变得湿漉漉的。“我和同事赶紧用温热的毛巾给大爷稍作擦拭后,为大爷更换干净的床单及床上用品。平时换个床单最多只需要5分钟,这次却用了整整20分钟。”李培培说。

被雾气笼罩的护目镜,严密紧扣的N95口罩、防护服、多层手套,紧扣头部的帽子,让她们的听觉、触觉和动作都变得有些笨拙。“在护理过程中,我们的动作也都必须小心翼翼,主要是怕防止防护服受损”,李培培表示。

逆行武汉,是要给今年高考的儿子做出榜样

感染科主管护师何姗是此次医疗队中最大的一位护士,她还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大儿子今年高三,正在备战高考,双胞胎女儿三岁。

何珊 (左一)

“今天是妈妈到抗疫一线的第11天,也是妈妈上班以来的第一天休息。我在疫情一线奋战,你在高考线上奋战,我们共同加油!”2月23日,何姗给儿子写了这样一封信。

信中写到:“来到武汉,加入临床奋战,心里暗暗支持你当初的选择,虽然学医之路艰辛而又漫长,但当看到这些受病毒折磨的同胞,觉得你的选择是正确的,伟大的。”

“他很早就立志报考医学院校,这次我能来到武汉,就是想给他做出榜样”,何姗说,之所以以文字的方式来鼓励儿子,是希望他坚定自己的选择,积极备战高考。

武汉春天里的“最”都让我们遇上了,还怕什么?

90后护士余梦婷是医院第三批援湖北医疗队员,在医院上一批时,她就报了名,但因为专业不符,被“刷”了下来。“我想到最前线去,我出一份力,离胜利就会更近一些。”余梦婷说。

余梦婷

达到武汉的第一日和第二日,余梦婷和同事们遇到了武汉春天里的第一场冰雹和大雪。“接送我们上下班的司机师傅调侃到,武汉最大的雪、最冷的天、最严重的疫情,都让我们遇上了。”余梦婷说。

为了节约防护服,余梦婷和同事们上白班的话,都是从早上8点到晚上6点,其间不吃不喝也不上厕所,直至下班消毒洗漱完毕后才喝水进食。“忙起来的时候就感觉不到饿了,我们都是靠意志‘刚’了一天。”

没有汤圆的元宵节,在异乡也感受到了温暖

王旭涛是成医附院援湖北医疗队里的唯一一名男护士,他认为:他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刻,肩上便多了一种责任,他将此次出征武汉当作一次锤炼!

2月8日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这天,王旭涛和同事们接班时,正好是午餐时间,王旭涛开始逐一到病房里为患者发放饭食。期间遇到一位当地患者,“可能她不会说普通话,就一直用当地的方言在说着什么,我刚开始没听懂,后来才领会了她的意思。”王旭涛说。

原来,她们今天早上吃的是汤圆,她知道我们是从四川去支援武汉的,知道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没办法与家人团聚,她说想叫自己的家人给我们煮一碗汤圆,当然这样的美好心愿,在这个特殊时期是无法实现的。

王旭涛说,今年的元宵节虽然没有吃象征着团圆的汤圆,但却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别样的温暖。

穿上它,我们就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了

2月19日,护士陈玲值班。隔离病房里,60多岁的李阿姨,病情较重,已采用70%的高流量吸氧进行对症治疗。考虑到她的安全,已严格限制她下床。但是,李阿姨似乎对于这道“限制令”很是不满,总想下床……

陈玲查房时,又发现李阿姨想下床,仔细一问才知道,原来李阿姨不习惯在床上“方便”,她想去卫生间。陈玲把不能下床的原因耐心地给李阿姨进行了解释,并将下床可能给她造成的伤害也再次细说了一遍。

“我在进病房之前,也都穿上了纸尿裤。穿上它,我们都就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了。”听陈玲这么一说,李阿姨终于点了点头,同意了。陈玲给她换上了干净的纸尿裤,并告诉她好好配合治疗。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