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文良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社区是筑牢城市基层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利州城区辖7个街道办事处、51个社区、878个居民小区,其中开放式小区463个。连日来,利州各街道办、居民社区因地施策,全力做好“守好门”“看好人”,筑牢城市防疫堡垒。

入户核查

变“开放”为“封闭”, 全天候24小时值守

查验身份证、核实信息登记、测量体温……对每个进出荷花园小区的人员和车辆,卡点值守员李洪荣都一丝不苟。

位于文化路、莲花路、育才路与苴国路之间的荷花园小区,是东坝街道陈家壕社区5个自建点之一,面积5.7万平方米,有居民楼205幢,住户1545户、3508人。

面对四通八达的开放式小区,如何做好严管严控?东坝办事处将该小区原9个出入口临时封闭7个,留下东西方向2个出口,并设置检查卡口,对进入人员、车辆进行信息核实登记、测量体温,对小区租户采取身份证、出入证“背靠背”的方式进行查验,确保小区人员流动情况可控。

进出小区测体温

“小区虽封闭了,但我们的服务一样不落下。”201号楼党员楼栋长吕明章告诉记者,面对服务人手不足,他们实行党员楼长包楼栋防控机制,每个楼栋落实一名党员楼长开展排查、宣传,并组织发动12余名“外来党员”、20名普通群众加入小区联防联控队伍,成立1支夜间巡逻队,24小时值守。

截至目前,7个街道办事处463个开放式小区,已全部合并为295个封闭式小区,进行统一集中管理。

“红色代办”服务,守住“疫线最后1米”

“老板,我扫码付款了哈!”作为“红色代办”成员的杜秀萍,每天清晨到菜市场帮助社区居民购买蔬菜,已成了她的日常工作。

北街社区党员突击队“红色代办”公示栏

嘉陵办事处地处老城区,共有老旧小区205个,其中多为破产或改制企业,居住者也多为下岗工人和老年人。如何保障他们的生活所需,尤其是居家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成了摆在社区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此,该办成立了共产党员突击队“红色代办”,定期为行动不便居民家中采购必须的生活用品。

“张老师,你就是要一袋高筋面粉嘛,还要其他的不”“李婆婆,你降压药还有不”……每天清晨,“红色代办”都要用电话或微信,将居民“购物清单”再三确认后,才开始代购任务。

杜秀萍在市场帮社区居民购买蔬菜

截至目前,“红色代办”服务已全面覆盖嘉陵街道12个社区,代购范围包括日常生活用品采购、水电气代充、快递代领等内容。12支代办队伍的106名党员,累计服务次数超过630次,他们以这种温暖的方式,守护着“疫线最后1米”。

“一专班一卡四联动”, 党员带头“喊醒”居民

雪峰村5组卡口监测点,党员陈元芬联系袁刚等10户村民的台账,清晰地显示着每家每户家庭成员、身份证号码等信息。

雪峰村地处城乡结合部,辖区内多为居民自建房,租住人员结构复杂。该村率先实行党员联户、户主包栋的“一专班一卡四联动”机制,即由户主、包户党员、村民小组、村党总支和街道五方人员组成的疫情防控专班,以户主为楼栋责任主体,公示每栋楼中户主、租户、家庭人口、户籍地等信息,并将全村5个村民小组636栋4418套房屋信息,按照党员联系户组成专卷,留存卡口监测点实施同步监测,形成了户主、包户党员、包户干部和疫情防控监测点有效联动的运行机制。

24小时巡逻队夜间巡逻

“元芬,早上5点,租我们家一楼门面开酿酒坊的胡月琴(化名)一家,从湖北咸宁开车回来了。”2月3日,雪峰村5组村民袁刚通过电话向包户党员陈元芬反映其租房户返广情况。

随即,陈元芬电话联系组长陈伟、陈伟联系村委会,将胡月琴一家从湖北返广情况逐级上报给街道疫情防控指挥部,村委会同步联系村医上门进行体测。

党员带头“喊醒”居民,党员联户、户主包栋,将责任落实到党员和户主肩上,实现了疫情防控变被动为主动。“一专班一卡四联动”机制,已成为城区3689栋独栋楼房的有力防控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