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 1月25日,四川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出发。 郝飞 摄

编 者 按

当我们不出门就是“做贡献”时,他们在笨重的防护服下超负荷工作;当我们开始对困在家中的“神兽”心生烦恼时,他们的孩子在盼他们平安归来……在这场新冠肺炎战“疫”中,医务人员无疑是最美“逆行者”。

目前,我省已向湖北派出8批次共计1212人的医疗队伍,他们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一起并肩战斗,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今天起,本报将对话我省多支援助湖北医疗队的领队,以访谈的形式记录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记录“川军”的力量,致敬最美“逆行者”。

第一批

领队刘成

面对严峻形势7 天重塑流程

●对重症病人的救治绝对不能后退一步,这是我们给每一位队员传达的理念

向建衡 川报观察记者 袁敏

名片

四川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

1月25日,138名队员组成的该批医疗队正式出征。队员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等9家医院。

在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医疗队主要负责新冠肺炎病区重症及危重症患者救治。

距离华南海鲜市场约1.5公里的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是武汉市第一批疑似、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收治定点医院,也是我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坚守的阵地。

四川省医疗卫生服务指导中心主任刘成是这支队伍的领队。收到记者采访请求后,刘成首先发来了自己在武汉的工作日志。这份工作日志超4万字,详细记录了首支医疗“川军”投身武汉“战事”的惊心动魄。

好消息开始每天都有

记者:在武汉鏖战已有24天,目前“川军”战果如何?

刘成:我们的队员中,有不少都参加过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等医疗救援大事件。经过团队的持续努力,近10天以来,每天都有患者治愈出院的好消息。

截至2月17日24时,四川医疗队在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已累计收治患者594人,治愈出院163人。从10个病区当前情况来看,患者的恢复效果已在向好的态势发展。这是第一批和第二批医疗队288名队员共同取得的成果。

避免四个“不必要”

记者:这场遭遇战难在哪里?四川医疗队有哪些尝试?

刘成:我们1月26日下午进入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时,眼前的景象颠覆了我们的预估。本院医务人员在经历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后,已身心俱疲,严重透支。同时,院内感染防控形势尤其严峻。

我们首先将部分重症病人暂时转移,并果断建议门诊停诊3天。我们对住院病人进行逐一甄别,并严格重塑院感防控流程。经过团队所有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我们用7天时间将这家医院改造成了流程基本规范的传染病专科医院。

对重症病人的救治绝对不能后退 一步,这是我们给每一位队员传达的理念。保障重症病人的治疗,我们在临床治疗中探索出“四控制、四保障、四避免、四加强”的治疗策略,特别强调要保障病人的氧平衡、睡眠和营养,并且要避免不必要的激素使用、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不必要的液体输入,和不必要的中药制剂静脉输入。

我们要一起平安回家

记者:重压之下如何体现团队合力?刘成:站在疫情的风暴眼,每一位队员所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我们每天都在密切跟踪每位队员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出战武汉,四川医疗队就是一个团队,就是一个整体。虽在重压之下,也需要让队员们时刻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战“疫”一线,医疗队及时成立的临时党委,成为队员们在武汉临时的家。

每一名能站在武汉前线的队员,都是可爱的、可敬的,是我们的掌中宝、心头肉。打胜仗、零感染!相信我们都能一起平安回家。

第二批

领队黎旭

不仅要打胜仗也要零感染

●零感染,是我们在武汉必须实现的目标,这既是四川医疗队战斗力的体现,也是对我们每一位队员健康的高度负责

彭宇 川报观察记者 袁敏

名片

四川省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

第二批 1月28日,四川省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150名队员启程出征。 欧阳杰 摄

1月28日出征。由来自广元、绵阳、宜宾、自贡、乐山、遂宁的28家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的150名医务人员组成。

他们在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主要负责新冠肺炎病区重症及危重症患者救治。

饭菜供应需要再精细、保暖物资还需补齐……在四川省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领队、省卫健委基层卫生处副处长黎旭的工作笔记本里,除了记录医疗队各项重大工作的进度,涉及队员们一日三餐、情绪变化等诸多“小事”也都逐条清晰记录。

2月19日,黎旭带队出川已经22天。队员们也都认识了这位装着一肚子“小事”的领队。

临床救治打开新局面

记者:如何与先期到达的医疗队打好配合?

黎旭:1月29日,我们与首批队伍在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会师。经过第一批队伍对该院工作流程的梳理,医院已有了相对清晰的工作架构。我们两支队伍的力量统筹使用,整体划分为6个工作组,全面接管了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住院部10个新冠肺炎病区。这标志着该院的新冠肺炎救治工作,在四川医疗队的整体统筹下实现有序推进。

疫情来得突然,各方面的准备都不够。比如在平常看来简单的中心供氧,此时成了要命的难题。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没有中心供氧站,而大量的新冠肺炎病人每天都需要吸氧,人手有限,每天进出病房的100多个氧气瓶都得由我们医务人员来搬运。经过医疗队与医院的持续努力,我们终于在2月16日盼来了好消息,全新建设的供氧站正式投入使用,医疗队对重症及危重症病人的临床救治也打开了新局面。

需要时刻紧绷神经

记者: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能否实现?

黎旭:打胜仗,我们有足够的底气和实力,这是可以预期的结果。零感染,则需要时刻紧绷神经。我们专门成立了由8名院感专家组成的院感防控小组。哪些门能开、哪些门必须关?哪些通道能走,哪些通道必须绕开?鞋子如何放、头发如何扎?在每个小细节里找漏洞,严格制定了10余项预防院内感染控制的流程和方案。同时,院感专家每天都会到病区一线,规范诊疗行为,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

零感染,是我们在武汉必须实现的目标,这既是四川医疗队战斗力的体现,也是对我们每一位队员健康的高度负责。

一起共度艰难时刻

记者:听医疗队队员们讲,您是大家的“暖心大叔”?

黎旭:我们这支队伍,特别是护士团队大多都是年轻人,年龄最小的才23岁,和我的女儿年龄相仿。这些年轻人能在第一时间报名出征,并最终站在了武汉疫情防控的第一线,难能可贵。

走进病房,防护服下数小时的高强度工作,带给队员的压力是可以想象的。我是从农村走出的孩子,曾在凉山州连续工作了15年,深知在艰苦环境中的持续坚守有多难。

每天与队员们谈谈心,问问他们的生活、饮食,为他们解开心结,加油鼓劲。作为一名领队,关心保护好每一名队员,陪伴他们一起共度艰难时刻,这也是责任所在。

第四批

领队陈康

受命不到 20 小时汉阳方舱医院启用

●我们心中有个信念,让病人得到治疗和照顾、公众得到抚慰,同时也报答汶川特大地震时湖北对四川的帮助

第四批  2月4日,四川省第四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四川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在出征路上。杨树 摄

川报观察记者 李寰

名片

四川省第四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四川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

2月4日出发。共72人,由四川省人民医院医务人员为主体,四川省疾控中心、成都市一、二、三、五人民医院、成都妇女儿童中心、成都市血液中心等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共同组成。

医疗队先后接管了武汉客厅东西湖方舱医院、汉阳方舱医院,以接收确诊轻症患者为主。

2月10日16时45分,武汉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出命令:四川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领队立即到达武汉国际博览园,勘查现场,建立武汉汉阳方舱医院,次日收治患者。

不到20个小时,四川省第四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四川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完成方舱医院的院感防控、批量收转、医疗救治、紧急抢救的场地改造、设施布置、流程设置,以及协作单位人员培训和整合,收治患者475人,比指挥部的命令快了4个小时。

采访中,即使领队陈康戴着口罩,也能感受到他的严肃认真。

用战斗的状态对待任务

记者:您制定了一份“驻地纪律和防护制度”,要求每一位队员必须无条件服从。为什么要制定如此严格的纪律?

陈康:我们在纪律中规定:严禁串门,尽全力保证每名队员的休息场所处于相对隔离状态;任意两人会面,严禁摘取口罩……因为队员的每一个细小的错误,都可能毁掉我们整个队伍!

我们是一支纪律性、应变能力和组织能力都非常强的队伍。我们到武汉来的目的是为了打赢这场战争,绝不允许由于我们自身的失误而削弱队伍的战斗力,我必须要用战斗的状态对待这次任务。

让病人得到治疗和照顾

记者:汉阳方舱医院的启用只花了不到20个小时,请问您和团队是如何做到的?

陈康:要把一个会展博览中心改造成收治传染病人的临时医院,说实话难度非常大。时间紧迫又临危受命,既要因地制宜利用场馆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环境风向改建院感防控区域和流程,又要考量医院运行的人车分流、医患分流,还要建立应急医疗秩序等,每一个细节都关系到成败。

之所以能够做到,是因为使命所在,党员的先锋作用所在,建制队伍的应变能力所在。团队精英们面临困境,能迅速完成从医疗救治型人才到医疗组织和管理型人才的转变。我们心中有个信念,让病人得到治疗和照顾、公众得到抚慰,同时也报答汶川特大地震时湖北对四川的帮助。

把脱防护服想象成排雷

记者:您非常强调防护的重要性?陈康:我们这支队伍是以灾害创伤救援为特长的队伍,承担这种高等级传染病的救援,还是第一次,重视防护就是重视队员的生命。

穿脱防护服是队员们练习的重点,尤其是脱,要把脱防护服想象成排雷。大部分医护人员都会在病房里工作6个多小时,出舱后往往处于懵懂状态,这时候特别不能掉以轻心。

从进入驻地开始,我们就有严格的“消杀”流程,队员从医院回到驻地大厅再到房间,如何进房门,工作服和个人衣服如何切换,都制定了标准化的流程,要确保每一个防控细节到位。

第五批

领队康焰

解决人手不足华西专家远程诊疗

●我相信,在湖北、在武汉,一旦全国各地的医疗救援力量到位,病人都能得到规范的治疗,死亡率一定会降下去

第五批 2月7日,四川省第五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出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供图

川报观察记者 李寰

名片

四川省第五批援助湖北医疗队

131名医务人员全部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涵盖重症医学、呼吸、感染、心内、肾内、风湿免疫及中西医结合等科室,并专门配备了专业的后勤工程师。

2月7日出征武汉后,接管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两个危重症患者治疗的病区。

从2月7日到17日,四川省第五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接管的病区累计收治129名病人,其中有61名患者转至方舱医院或社区定点医院等轻症患者收治点。医疗队在“与死神抢生命”过程中有哪些故事?记者采访了该医疗队领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康焰。

提前干预 避免轻症转重

记者:武汉新冠肺炎患者早期死亡率还是比较高的,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

康焰:从目前来看,新冠肺炎总死亡率并不比“非典”、禽流感更高。之所以早期出现较高的死亡率,是因为突然出现了这么多病人,医疗资源跟不上。湖北省外,人力物力都能跟上,死亡率就相对较低。我相信,在湖北、在武汉,一旦全国各地的医疗救援力量到位,病人都能得到规范的治疗,死亡率一定会降下去。

降低死亡率有两个阶段,第一是减少危重病人的数量,避免患者由轻转重;第二是降低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尽可能由重转轻。病人处于轻症的时候,就要筛查出那些可能发展为重症的,提前干预。现在武汉市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率在逐步下降,还是很给人信心的。

多科会诊 制定科学方案

记者:医疗队进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以来做了哪些工作?

康焰:该院本来是一家综合性医院,现在完全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流程需要理顺。我们进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对病人做评估和筛查,把病区细分为绿区、黄区和红区。绿区收治轻症病人;黄区收治症状不严重,但有如糖尿病等基础病的患者;红区则收治器官功能紊乱严重,需要器官功能支持的患者。粗略统计,红、黄、绿区的患者各占约10%、15%、75%。3个区医疗和护理的强度和方案是完全不一样的。

从成都出发之前选派人员时,医院就考虑到重症患者多是老年人,从老年医学科、肾内科、心内科等专业抽调医生,希望通过多学科团队合作,找到更好的应对方法。

远程讨论 解决人手不足

记者:医疗队面临了哪些难题?做了哪些努力?

康焰:按照国家的诊疗方案,对重症病人要集中成建制管理。平均一名患者需要配置0.8名医生和3名护士。而我们管理80张床位,总共只有130名医护人员,人手不够是最大的难题之一。因此我们在人力分配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每天下午,华西三个批次援助湖北的医生,以及华西医院本部的专家都要通过远程进行多学科的疑难病例讨论。这也是利用整个华西医院的力量,为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还有一大难题是氧气不够。我们的医学工程师改造了供氧系统,增加供氧设备、改装供氧管道。到2月15日晚上,基本解决了病区的供氧问题。这也提醒我们,在医院建设阶段,需要考虑特殊情况下的医用气体负荷,预留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