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杰

昨天,手机里收到了一则来自“四川省心理援助热线”的温馨提示,提醒我们如果疫情期间有任何心理困扰,都可以拨打96111热线电话。这一求助热线24小时对人服务。

巧的是,在这战疫最吃劲的阶段,冲突、不配合的情况却也频频出现。除了一味强调要在出现这种情况后严惩外,也要反思原因,积极预防这类冲突和对立情绪。这其中的心理因素尤为关键。

对基层一线、医务人员等人而言,全民战疫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几乎就从什么时候开始工作。他们不仅是牺牲了本应该有的春假,做的事情也完全和正常工作不是一个量级:高风险、高强度,而且通常是比较枯燥的基础性防疫工作,甚至不分日夜。如果不注意安排他们合理轮休,还遇上些一点就燃的群众,他们情绪不稳定很正常。

而对普通群众而言,这个假期太太太太漫长了。宅在家里,如果有人一起互动还好,如果只有一个人,很容易诱发抑郁等心理疾病。而还有很多人刷手机、看疫情新闻打发时间,看久了也容易产生恐慌、焦虑之感,比如一些在线调查就显示,大多数群众都曾怀疑自己得了新冠。此外,复工和不能复工的压力下,如果口罩还买不到,情绪就更容易波动。

所以,从任何一个方面来说,心理干预都太重要了。但心理干预不仅仅需要这样一个热线电话。一通电话或许能纾解一些问题,但如果一些配套“解压”的政策不到位,终究治标不治本。迫在眉睫要做到以下方面:第一,必须注重基层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保障他们轮休轮岗,同时抽干形式主义内容,把休息权还给他们,“充好电”了才能满血复活。对管理中情绪激烈的,要进行疏导,避免干群对立情绪进一步恶化,情绪无法直接和群众沟通的要适当换岗,安排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第二,也必须进一步注重基本物资的保障。春回大地,企业复工是趋势,但一旦复工,意味口罩消耗量要加大。但现在的情况是,口罩在微商、代购上卖高价还不知真假,而药房却一直没货卖。这种情况无疑会加大群众焦虑感。第三,在舆论引导上,更要懂适度二字,要爱憎分明,用基本生活常识判断换位思考,不合常理的官方就不要宣传,否则只会火上浇油。

说千道万,疫情还没有结束,需要我们挺住。多手段疏导不良情绪,才能凝聚统一战线,挺到胜利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