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波  川观新闻记者 唐子晴

在国道353攀枝花段上,有一段路颇为“特殊”:从盐边县与会理市交界的和爱检查站至通往攀枝花市区的雅江桥,被当地群众和过往熟悉路况的司乘人员称为“红格通道”。名字背后的评价是:畅通、有序、事故少。

曾经的“红格通道”并非今日模样。这个路段是盐边县乃至攀枝花市重要的道路交通枢纽,也是车辆拥堵、事故易发的“交通难管”区。全长45公里,东联凉山州、西接攀枝花市中心。串联起西攀高速公路盐边站出入口、盐边县钒钛产业园、红格国际运动康养温泉度假区、盐边县现代特色农业产品生产区和交易集散地,沿线平交路口多达117个,涉及农村道路304公里,日均过往车辆18000辆次,其中,大型载重货车5500辆次,农产品运输与城乡客运、工业货运交织,道路交通情况复杂。这个路段是盐边县乃至攀枝花市重要的道路交通枢纽,

为了把“枢纽地段”打造成“发展大通道”,近年来,盐边县花大力气严管、严控、严治红格路段,以红格交警中队为单元主体,建强队伍抓服务、找准路径抓创新、投入资金抓体系,畅通了一条以“巡”保畅通、以“联”保秩序、以“智”保平安的“红格通道”。

“防堵”前移,“治堵”少了被动

在距红格镇岩羊桥约3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叫“长平”的小山坡。这里是村民自发聚集的临时蔬菜交易市场,每天中午1点至下午4点,是集中的交易时间。

而此处的交通秩序,直接影响着国道353的畅通。“这里交易量大,车流量大,一旦堵起来,车子可以马上堵到主干道上去。”红格交警中队的辅警姜平说。

每天下午吃过午饭,姜平就要和同事开着警车到市场周围巡逻,在市场开市的3个多小时里,他们基本上每半个小时就要过来巡逻、疏导一次交通,并向群众讲解酒醉驾、无牌无证、违法载人、不戴头盔不系安全带等交通违法行为给家庭、社会带来的严重后果,引导群众自觉抵制违法陋习。

“每天都要从市区来市场拉一次蔬菜,交易、上货、回市区,一个半小时就能搞定。”菜贩徐国蓉告诉记者,不堵车,省了很多时间。

多方联动,10分钟警务圈高效应对突发情况

联动不仅在监管。今年9月,盐边县红格镇昔格达村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一名老人被路过的一辆货车撞成重伤,接到报警后,红格派出所、红格交警中队快速赶到现场。

“当时,我们分头安抚家属、控制肇事驾驶员,现场调查、判定交通事故责任,疏导现场交通。这样的速度,是以前所没有的。”红格派出所教导员刘克林介绍,这是盐边县公安局推行的所队联勤联控三级管理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项机制创新,盐边县下足功夫研究,因地制宜实施。交警统筹管干线、派出所管乡村、村辅警管点位,每周三所队共同在重点路段查处交通违法行为车辆;每月逢五、逢十,交警中队在国省干道、派出所在农村道路,分点对酒醉驾、涉牌涉证、违法载人等重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逢年过节、逢场赶集等重要时段,联手布防、共同严管,有效解决了警力不足的问题。主干道、工矿企业道路、农村道路有人管、管得住、不失控,将辖区100分钟出警半径缩减为10分钟警务圈。

此外,红格交警中队与辖区工矿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共建,创新客货运企业“红、黄、蓝”旗考核评比机制,并依托企业源头计重设备数据实时共享平台,积极动员更多辖区企业将数据接入平台,依法治理,把违章超限超载行为消除在上路前。

强化硬件设施,为道路畅通添抹“智能范”

为了从根本上遏制交通事故发生,盐边县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实施数字化智慧管控。先后投入260万元在红格交警中队建设数字化勤务指挥室,将公安天网、交通卡口、缉查布控、区间测速、雪亮工程、超限站计重等各类视频数据信息接入指挥室。

今年7月,一座新的数字化检测站在“红格通道”启用。对过往货车进行不停车超限监测,实现前端预警信息“推送”、交警精准拦截、处罚信息“反馈”的科技新模式,让交警与交通部门的联勤联动效率更高。

“这两年道路通畅了,只要肯干,一天三个来回都可以收早工。”39岁的大货车司机周相吉,每天从五道河运输原矿到盐边县新九工矿区,单程30余公里。这位跑了13年货运车的老司机对路况变化的感知更加明显,“赚得钱越来越多,一半的功劳要归这路。”

(盐边县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