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唐泽文 熊筱伟

从“国际国内游”到“客厅阳台游”,从“足不出户”到“有序复工”。防疫保卫战顺利开展的背后,有许多你所不知道的新鲜“黑科技”正在提供新保障。

日前,省科技厅也出台10条政策,支持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发挥技术优势,开展疫情防控科技攻关。

四川战“疫”一线,有哪些新科技、新技术?我们一起来看看——

自己走路、自己充电

这个机器人能帮你“杀”毒

2月18日,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一个圆柱状机器人自动行驶到病房,打开舱门伸出“脖子”,利用身体的9根深度紫外线消毒灯对病房进行消毒。完成后,机器人行驶出病房并自主导航到充电桩处充电,整个过程不需要人为操控。


“这是最新研发的智能消毒机器人,让它负责消毒工作,可减少医患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机器人研发方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项目负责人张峻说。

2月17日,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正式上岗2台消毒机器人。这款智能消毒机器人,能减少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降低工作强度。

张峻介绍,机器人能实现沿规划路径自动高水平消毒,包括病人路径、医护人员路径和医废路径,自动前往相应科室和规划好的点位进行工作,从而保障工作人员和医患的安全。

一小时200亩

无人机消毒速度更迅速

2月13日,绵阳404医院丰谷分院和一旁的丰谷镇农贸市场,搭载消毒设备的无人机同时在这两个场所进行消毒作业。无人机飞行高度约3到4层楼,在作业人员操控下精准执行悬停、喷洒等动作。“无人机一小时可消毒200亩。”现场作业工作人员唐子潇说。

两个场所的消毒作业,只用了10余分钟就完成。

404医院丰谷分院是绵阳针对新冠肺炎的定点救治医院,而对医院周围例行喷药消杀是疫情控制的重要工作,传统模式下需要操作人员穿戴防护设备在现场操作,工作效率低。唐子潇介绍:“通过5G信号,我们可实现超视距飞行,喷洒不受距离限制,速度也更快。”

筛查病毒有多快?

这套设备一天检测样本20000个

2月18日,成都瀚辰光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里,研发部负责人李杰和同事们抓紧每一分钟,开足马力改造更多设备。

企业逐步复工,极大增加了对病毒筛查的需求——如何才能尽快知道来上班的人是否被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这家公司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通过改造后的基因检测设备,可以快速的、大批量的检测样本。

有多快?每套设备一个批次2个半小时,可同时检测超过3000个样本,每天可检测样本超过20000个。“这套设备可快速筛查出疑似病例,特别是一些隐性感染者。”李杰介绍。

这样一套设备,由3个大小不一的黑白色仪器组成。它们的正式名称是“全自动基因分型系统”,主要用于科研领域的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仪器,为何能筛查新冠病毒?“和现有手段的原理相通,都是对样本中包含的核酸信息进行分析。”李杰说通过一些改造,仪器就能胜任新型冠状病毒大规模辅助筛查工作。目前设备已在省内某大型检测机构完成了对比验证,结果证明有效。目前该机构已着手开展大批量的样本筛查。

检查体温不再“打枪”

5G热成像系统让你一走过就出结果

2月14日,中移铁通成都分公司工作人员前往成都汽车客运总站、昭觉寺汽车站和成华区第六医院三个点位,安装5G热成像人体精准测温系统。

“有了这个系统,体温的检测更精准。”系统研发负责人邓非说。

在昭觉寺汽车客运站,热传感器自动检测过往人员身体温度,温度高低在工作人员的显示器上以不同颜色进行呈现。每个人员的额头温度,通过人脸识别直接显示在面部上方。“一进入检测范围,结果几乎同步出现。如果遇到体温偏高者,系统将自动预警。”邓非说。

不仅如此,系统还能精准记录温度偏高者的面部特征,让工作人员在人群中更准确地找到体温偏高的人。

2月上旬以来,昭觉寺汽车客运站每天人流量达千人,单靠额温枪人工测定无法确保疫情排查和处理。这个系统依托5G信号,进行自动测量、自动预警,在大大降低人工检测的人力成本的同时,让结果更精准有效。

观察人员实时沟通

社区报送平台让大家都安心

赵筠家住高新区,此前因之前接触过武汉来的朋友,采取了居家观察的措施。现在社区只需通过健康报送平台,就能精准了解她的实时情况。

平台由成都电信与中通服创立科技公司联合开发,能全方位覆盖居家观察人员和家庭,在无感检测的基础上准确掌握人员的实时动态。具体来看,居家观察人员每日两次在平台进行“实时点到”,并进行“每日健康报备”;如居家观察人员离开一定范围,系统会自动预警;居家观察人员如果有生活服务需求、身体不适等,通过一键呼叫功能,能第一时间及时得到医疗帮助。平台还提供必需生活用品代购、生活垃圾处置、送餐外卖代取等必要的生活服务。

“有了这个平台,我更方便,社区也更放心。”赵筠说。

病患远程测体温

规避接触医患安全更有保障

成都凡米科技有限公司设计的智能温度贴,也是医护人员安全保障的“利器”。

“保护医护人员,一个途径是尽量减少他们和隔离人员的接触。而测量隔离人员体温是接触最多的场景之一。”公司创始人李卓东说。智能温度贴通过远距离观测病患体温的方式来规避这一场景。

远程测体温的秘诀,来自一块只有创口贴一半大小的贴片。“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无线腋窝体温计。只要贴在腋窝,可连续24小时监测体温。”李卓东表示,当温度达到警戒值38℃时,收纳盒上的温度显示器会闪烁红光报警并发出滴滴提醒声,帮助医护人员随时远程监测病患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