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张明海

2月17日晚九时,刚刚从武汉返回的中建三局员工李金年和同事们还在“自我隔离”中,但已经在着手准备开始复工的事情了。

“我们11名队员是昨天下午(2月16日)返回成都,先在一家酒店主动进行自我隔离14天,同时,也是利用这段时间好好为尽快到达成都项目复工现场做一些准备工作。”李今年说。

战完火神山,又战雷神山。“难忘驰援火神山雷神山的这十多天”,这10多天时间,让李金年等11名中建三局驰援队记忆犹新——他们分两批第一时间从成都出发驰援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现场,谱写了驰援武汉的四川力量。

星夜驰援

第一时间赶赴建设现场

中建三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起这十一名支援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者,要从大年三十那天说起。

宋元华在看到雷神山医院项目需要人员,第一时间就申请前往支援。“从老家开证明、坐8个小时大巴车到成都、2个小时飞机到长沙、再4个小时到项目,忙乎了两天一夜终于达到现场。”宋元华表示:“我身体好、年轻,要为国家做贡献,只要需要,就义无反顾。”

妻子对宋元华非常支持,默默给他收拾行李,送他出征。每天工作照片让妻子心疼不已,妻子在朋友圈中大呼“武汉赶紧好起来!”

接到单位通知时,90后的李金年还在广元。他匆匆赶往成都,然后与第二批次的同事们一起出发。“公司发布驰援火神山雷深山医院建设的征集令后,大家都积极报名,分两批次出发,主要是排水、专业安装、机电安装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李金年告诉记者。

昼夜奋战

只为病房能够早日建成投用

李金年明显感受到,此次驰援火神山、雷深山医院建设项目与以往的项目完全不一样。“这一次是修建感染病房、隔离病房,以前我们是修楼房,二者差别大,这一次工艺要求更高、技术水准要求更高、时间要求更短,简单来说,就是突出一个‘短平快’。”李金年说。

作为电气专业工程师,队员李博每日需要排查每一个回路,保障每盏灯明亮,每个插座有电,每台空调运转正常。“每日走几万步,踏遍每个病房角落,只为让每位在这个冬日受伤的人们感受到我们工程人的用心,让所有在一线付出的医护人员工作舒心省心放心。”李博说。

“保证不堵不漏是我的底线。”这是排水专业出身的队员王玺的坚持。因为连续56个小时的工作、大量的运动量,导致膝盖腱鞘炎发作。他忍着疼痛在现场一个点一个点监督、检查,他说:“这是给病人和医生住的,这是我们的亲人如果住在里面,一定不能出问题,堵塞和漏水的现象绝对不能出现。”

时间紧、任务急,每天只能休息两三个小时,有时候,还是通宵作业——这样的工作强度,对于李金年和他的队友来说,是家常便饭。

付出,是值得的。“2月2日,武汉火神山医院竣工,2月8日武汉雷神山医院竣工,这一大事件当中,有我们10多名队员的参与和付出。”李金年说。

中建三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