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 姚渡青年在行动

川报观察讯( 唐续宗 白雪)历经寒冬,每一粒种子都是一份希望;扛过风雪,每一只雏鹰都能展翅翱翔。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一位位95后的姚渡青年,用自己尚显稚嫩的身躯,演绎着同样耀眼的抗疫故事。

一份责任  选择坚守

“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疫工作,请大家提前到岗上班。”大年初一的晚上,正在关注新闻的“三支一扶”志愿者范正祥同志收到了姚渡镇党政办的紧急通知,他没有半点迟疑和抱怨,第一时间响应召令,收拾行装。家人开着他的玩笑:“你这急切的样子,真像个赶着回娘家的小媳妇,一分钟都不想在婆家多待一样。”不是不想多待,1996年出生的他,虽然才24岁,却已经是有着4年工龄的“老”同志了,他清楚,这次的疫情非同寻常,必须早早到岗,投入工作。

五点半的早晨,天还是一片漆黑,点点星光伴着微弱的车灯,印射在青溪到姚渡“回娘家”的路上。到了单位,来不及互相寒暄,他便按照要求,开始了紧张忙碌的工作。

白天,和社区的干部一起,入户摸排湖北返乡人员信息,宣传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劝阻农村家宴举办,制止聚众、扎堆活动;晚上,和卡点值守的同事一道,排查登记过往车辆人员、筛查疫情重点区域重点对象;日常,还要抽时间申报干部职工工资福利,登记管理政府应急医用物资,编辑发布镇村公众号宣传信息,统计分送值守卡点人员的三餐伙食......一桩桩一件件,忙的像个飞起的小陀螺。大家都说:“小范同志,你现在真是不得了,管着大家的钱袋子,守着大家的药兜子,还要提着大家的饭篮子,责任重大啊。”“应该的,应该的,都是领导同事信任我。”他笑着回应,转身又投入到新一轮的工作中。

青溪到姚渡有100余公里的路程,担心回家耗时过多耽误工作,他已经快一个月没有见过正牙牙学语的女儿。想她了就看看手机里的照片,不值夜班的时候抽空给家人打个视频,望着女儿无邪的笑脸,听着家人关切的话语,内心疲惫却也欣慰。他知道,是家乡“战友们”日日夜夜的付出,才守护着自己家人今天安全、平顺的生活,正如,他现在在做的一样!

一种精神  选择传承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无私奉献、永远向前的医学誓言激励着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前仆后继、逆行请战的白衣斗士们,也激励着年轻的医学生杨静。

1998年出生的姚渡女孩杨静,是西南医科大学影像技术专业大四的学生。“5.12”汶川大地震的时候她刚满10岁,山崩地裂、满目疮痍的灾难现场,那救死扶伤的白色身影给她带去的是一种巨大的力量,让她坚定了自己今后的道路,并为之不懈努力,成为了一名医学生。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实习的她,回老家过春节时看着作为村主任的母亲辛苦奔波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线,看着身边的熟悉的人们为了防控疫情没日没夜的坚守,内心无法平静,主动说:“妈妈,我要跟你一起,为乡亲们做点事。”

母亲强顺秀心情很复杂,她清楚姚渡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包括各村的村医,都已经连续奋战在一线了很多天,他们需要每天两次监测居家隔离人员体温,需要在各个值守卡点对来往人员进行体温检测,人手紧张需要支援。可是女儿还小,让她去一线防控疫情,心里很是担忧。不过最终,她还是对女儿的坚持妥协了。

通过镇卫生院的测试后,杨静被安排在场镇农贸市场检测点,负责对进出农贸市场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每天1个小时的往返,她从不迟到;每天8个小时的执勤,她尽心尽责。露天的市场口是寒冷的,一次次重复的抬手、放下也让人疲惫,但是她的心里觉得很充实,因为她用自己的所学,帮到了有需要的乡亲们,正如,她记忆中的英雄一样!

青年,像春日的那一缕清风,如破云而出的那一抹暖阳,温暖和煦,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蕴含着蓬勃的力量。有着一股股力量的支撑,坚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这场阻击战,我们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