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已开始预热,不少人的快递包裹正飞奔在路上。和收到包裹时的喜悦相比,由快递带来的个人信息泄露是不少人的隐忧。近期,印有姓名、电话、地址等个人信息的快递面单被人在网上明码标价批量售卖,引发社会关注。记者调查发现,此前为保护用户隐私而诞生的隐私面单并没有大范围使用。(10月29日《南国早报》)

快递“隐私面单”,隐藏了寄收件人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重要信息,外人很难通过收集快递面单来获取完整的个人信息。从这个方面看,快递“隐私面单”确实可以有效防止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然而,此举措并没有大范围使用,为何推广如此缓慢?应当引起重视和反思。

一项调查表明,全国每天至少有近百万条信息被倒卖,而信息来源大多来自电商卖家。一些不法商家主要依靠快递单上全透明的个人身份信息资源,轻而易举地就可以搜集到大量的个人信息而倒卖,从而获得不菲的经济利益。这种现象,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利益。而“隐私面单”则隐去了寄件人和收件人的姓名、手机号码、家庭住址等重要信息,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少个人信息泄密的几率,减少对消费者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无论是从提升消费者体验的角度考虑,还是从电商运营安全的角度而言,快递“隐私面单”有百利而无一害,但现实推广却令人难堪,推广多年并没有大范围使用。究其原因,其一,消费者在网购时粗心大意、漏选漏勾,或寄件时嫌麻烦,并没有选择“隐私面单”;其二,电商为了节省开支,舍不得提升技术和服务,加上“隐私面单”并非强制性措施,电商持观望的多,能省则省就不会推广“隐私面单”;其三,快递员担心在投递过程中,因面单信息不全而耽误时间、影响效率,在收件时一般也不会提醒消费者可以选择“隐私面单”,等等。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安全,“隐私面单”应当得到大力推广。一方面,快递公司必须增强安全责任意识,通过推广“隐私面单”等举措,保护好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另一方面,广大消费者也要增强安全观念和隐私意识,在网上购物或寄快递填单时,对个人信息能简则简、能隐则隐,尽可能少提供一些非必要的个人信息,从源头堵住个人信息泄露的隐患和漏洞。

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是全社会的责任。只有越来越多的部门和企业都能高度重视,采取措施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才能防患于未然,为个人信息加上一把安全的“防护锁”。(丁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