纾困解难 共克时艰

□本报评论员

疫情突发且来势汹汹,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营业收入减少、现金流困难,人力、原料成本上涨压力大等生产经营困难。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省政府办公厅2月5日印发《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缓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政策措施》,从减负、金融、财税、稳岗等四大方面提出13条政策措施,拿出“真金白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这些政策既考虑当前,也顾及长远,一经推出,反响热烈,许多中小企业表示,“13条”如同及时雨,有助于解燃眉之急。   

中小企业是经济产业链上不可缺少的环节,不少中小企业还是当前疫情防控的医护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的生产企业。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既有助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也有利于缓解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冲击,有利于保持经济社会正常运行。此次我省出台缓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政策措施,及时回应了市场关切,各地各部门应尽快行动起来,把工作做细,切实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   

纾困解难,要尽快抓好政策落实,不让好政策停留在纸上。要进一步做好操作性强的细化实施方案,便于企业尽快了解申请流程,确保扶持政策落到实处。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面临的困难不尽相同,抓落实需在政策框架下提高针对性,应听取企业和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真实困难和需求,关注企业经营状况,及时发现政策暂未覆盖到但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为企业多想一步,多做一点,避免市场资源错配,不断释放政策潜能,做到“真减负”“实帮扶”“早解困”。   

纾困解难,也需调动中小企业积极性,正视困难,加强行业协作,共克时艰。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取决于疫情防控的进展和成效,企业应和政府同向而行,多想办法,在保障员工安全的前提下,争取早日复工。一根筷子易折,一把筷子却坚韧,企业对内要与员工和衷共济,尽力维持基本生产与经营,尝试探索转型发展路径;对外则要主动作为,积极争取政策和行业支持,分析市场需求、市场结构和消费变化,不断提升抗风险能力,为疫情结束后“东山再起”做好准备。   

面对严峻的疫情和经济形势,只要在有力有序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时,密切监测经济运行状况,聚焦疫情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我们就能努力保持生产生活平稳有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