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佳 周颖昳

物阜民丰的广汉,地处成都平原腹地。广汉,既是农村改革的先锋,也素有“天府粮仓”美誉。近年来,该县如何筑牢“三农”压舱石,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10月20日,在第五届四川“村长”论坛暨首届乡村振兴县委书记峰会上,广汉市委副书记胡涛进行了经验分享。

“粮食要安全,耕地是源头。”胡涛表示,近年来,广汉市坚持藏粮于地,粮食安全基础更加牢靠。全市共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32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占现有耕地面积68.8%。在提升耕地质量方面,广汉市按照“整村整镇推进,集中连片打造”的方式,打造水网、路网、田网配套的高标准农田30.6万亩,建成全省首个国家级粮油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市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近年来,广汉粮食播面持续稳定在65.5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30万吨以上。

粮食要安全,科技是支撑。为更好地发挥创新“第一动力”,广汉“上下求索”。

“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让天府粮仓囤足广汉粮!”近年来,广汉积极推广育好种、选好田、收好粮、卖好价、分好利的“五好融合”种植模式,稻麦优质品种覆盖率达95%以上,水稻暗化育秧、小麦药剂拌种、绿色防控等生产新技术、高产技术全面覆盖,“目前,我们的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已达到41%以上。”

农业机械化对于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广汉以“良机”为牵引,大力发展“五良”融合。“近5年来,我们的农机购置补贴综合奖补达4900余万元,应用北斗农机作业终端408台,无人植保机150架,主要农作物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4.1%。今年创造小麦生产千亩示范片亩均单产511.2公斤的西南地区最高纪录。”

粮食要安全,人才是关键。在建好人才“孵化器”方面,广汉市积极培育职业农民,探索出“遴选+认定+管理”的三步法职业农民培育评选制度,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成员、返乡创业农民“四类对象”作为重点,建立培育对象库。截至目前,该市1600余名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领办人全部入库。

“为了让职业农民有本事,我们创新了高素质农民培育机制。”胡涛表示,广汉市推出了“农民导师制”“寄学制”,实现培育项目与区域产业、培训课程与农民需求、理论学习与实践培训“三个无缝对接”,一批善于经营、精于管理、勇于创业的“土专家”“田秀才”相继涌现。而为了让职业农民有奔头,广汉市对职业农民发展产业实行项目优先安排、资金优先考虑、融资优先满足“3个优先”,近两年累计提供项目资金8000余万元、金融支持5000余万元,持证职业农民人均年收入达3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