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宋开文 余如波

1月29日,农历正月初五,阴霾多日的川西坝子阳光明媚。在什邡市马祖镇涌麟村,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大门紧闭。

随着村民的指引, 我们知道这是从武汉返乡回来的隔离户。马祖镇在武汉务工的村民较多,这次被隔离的有121人,为什邡市隔离人数最多的乡镇之一。被隔离的返乡人员状态怎样,生活是否方便,隔离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的防控质量。

记者走近了隔离户的大门。

每天都有“采购员”,隔离户老宋长胖了 

“老宋,我要去买菜了,你家中午吃啥子?我一起给你买回来。”29日上午。院子外面,村干部张光清冲着关闭的大门里面喊道。

大门里面的人叫宋兴平,50多岁的他和爱人在武汉务工多年,1月21日他们回到家中,本打算和儿女们和和美美的共度春节,哪知刚一到家,村干部就找上门来告诉他,按照规定必须在家隔离14天,期间谁也不能接触。老宋一听刚开始有点懵,可他知道疫情的形势,于是老老实实待在家里。

可是家里既没有做香肠腊肉,也没有储备任何生活物品,过年怎么办?吃菜怎么办?

令老宋惊喜的是,村干部张光清成了他的“关爱人员”,如同专职的“采购员”,每天主动帮他买菜和各种生活用品,买好放在大门口,然后在微信上报价格明细,他就通过微信支付。

更让老宋感到意外的是,过年那天附近的村民纷纷给他送来了自家的腊肉、香肠,花生和多种水果,在大门外摆了一大堆。

“我爱人很会做菜,加上邻居每天帮忙买回各种新鲜蔬菜,这才几天我就长胖了!”隔着墙,老宋向记者说,大家这么关心,他隔离在家没什么不适应,虽然也想看看外面的风景,但为了大家都好,一定会坚持的。

记者看到老宋家的门口写着镇、村关爱人员和医生的姓名和电话。为了印证老宋是否“长胖”,在记者的要求下,老宋戴上口罩,小心翼翼嘘开一道门缝,记者一眼瞥见他红润的脸。

隔着门,听到了屋里孩子们的笑声 

马祖镇亭江村亭江小区,住着2300多人,占全村人员的80%。目前有4户人处于隔离状态。

居民谢义翠拎着一口袋蔬菜,送到一栋居民楼5楼的曾令久家。在隔着防盗门、“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情况下,两人寒暄起来。

平日里,曾令久和老伴住在武汉,帮助在此工作的儿子、儿媳照顾两个孩子,两个孙儿一个5岁,一个才1岁多。春节前夕,他们带着小孩先期回到什邡,没想到武汉随后“封城”,一家人就此两地相隔。在儿子和什邡相关工作人员的叮嘱下,曾令久等4人开始了为期14天的居家隔离。

对于曾令久和他的老伴,生活起居、照顾小孩倒不是难事,真正让人头痛的是无法外出购物。“比如做饭需要买菜,搞卫生需要消毒液,小孩嘴馋了想吃零食……”

谢义翠的出现,解了他的燃眉之急。1月21日(农历腊月二十七),石亭小区选出4位志愿者,谢义翠便是其中一员。他们除负责疫情防控宣传外,还作为“关爱人员”,对口帮助居家隔离人员。

成为曾令久一家的“关爱人员”后,她每天发微信、打电话甚至上门询问需求、嘘寒问暖:今天想吃什么?要不要帮你们买东西?娃娃要是想爸爸妈妈,就让他们视频一下……

想到两个小女孩喜欢玩具,谢义翠特意买去了一个KITTY猫和一个公主玩具,戴上口罩和手套,送上5楼告知后离开。在门打开又迅速关上的瞬间,记者听到屋里传来孩子们一阵欢快的笑声……

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马祖镇发动镇、村、组三级干部,户盯户,户察户,高度警惕,发现锁定疫区人员。迅速建立“一对一”“一对多”的管控网;每天发动医务人员,采取“上门+电话+询问邻居”,了解居家留观情况;每天及时更新完善基础信息台帐和排查防控记录。

马祖镇党委书记黄静说,在加强武汉关联人员管理中,化“盯防”为“服务”。把干部“盯”和村组干部“守”,转变为邻里乡亲主动帮忙、主动关爱,帮助其严格而安心的隔离。目前全镇121名隔离人员状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