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高杲 彭瑀珩 田姣

10月14日上午,国家乡村振兴局、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农业银行启动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这也是全国首个由国家乡村振兴局、省级地方政府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联合共建的示范区。

全国首个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为何落地四川?落地之后,会带来哪些影响?对于未来的建设,有哪些好的建议?围绕这些问题,多位省内外专家展开了圆桌讨论。

主持人:

川观新闻记者

特邀嘉宾: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淼

启牛商学院荣誉顾问、经济学家余丰慧

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蒋远胜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四川省金融科技学会会长张晓玫

西财智库首席战略顾问 斯坦福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汤继强

谈原因:

兼顾普遍性和特殊性,将“四川样本”推向全国

主持人:怎么看待全国首个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落地四川?

汤继强:在我看来,之所以会选择四川,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四川是农业大省,但各区域之间发展并不均衡,既有成都平原经济区这样的发达地区,也有一些欠发达地区,这一点与我国的国情类似。因此,把首个示范区落地在四川,有助于将总结出典型性的经验和做法向全国推广。

再看特殊性,从全国范围来看,像四川这样在农业、金融两个领域都具备基础的省份并不多,四川农村人口占比高、农产品丰富,金融设施完善、专业人才资源充足,有利于破解农村金融的难点痛点,可以更大程度凸显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效果。

余丰慧:四川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具有独特的区域特征。另外,四川在金融领域,尤其是新金融、科技金融探索较多,效果也不错。而金融创新服务乡村振兴,最好的方式就是走新金融的路子。

张晓玫:除了有基础有条件,四川的潜力也大。乡村振兴的基础和根本是产业振兴,四川在乡村领域有非常丰富和深厚的产业生态,有川粮(油)、川猪、川茶等十大特色产业,这些特色产业场景都是未来建设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的关键优势和重要发力点。

谈影响:

既能提质又能促新,“三农”好打“翻身仗”

主持人: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建设启动后,会带来哪些影响?

余丰慧:农业属于弱势产业,农村属于弱势地区,而农村金融资源也比较匮乏,所以“三农”要打“翻身仗”、实现乡村振兴,我认为有两个必要条件,一个是走科技化、工业化道路;另一个是金融资源配置必须足够。所以,示范区的建设能有效弥补这一短板,为打赢“翻身仗”提供经验和成果。

汤继强:第一个影响是提质,能够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其中,对四川产业质量的提升会非常明显,比如和农业服务、农副产品等领域的结合可以扩大产品的覆盖面,而普惠金融的加速也可以让更多农户享受到金融的服务,从而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第二个影响是促新,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有助于更好地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比如示范区的建立,就会对“农文旅融合”等新业态,“职业农民”等新主体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谈建议

成都重点发展普惠金融,川东北、川南探索供应链金融

主持人:对这个示范区的未来,有什么期待和建议?

蒋远胜:把四川省作为一个示范区来打造是个大概念,全省不同地区发展差异很大,各地对乡村振兴发展要求有差异、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有差异,因此要突出重点,构筑一个体系。

具体来讲,在成都地区,可以重点开展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在川东北经济区、川南经济区等,创新“三农”贷款模式,探索供应链金融。

在示范区的建设过程中,政府作为对资源配置有着掌控权的一方,应当设立风险保障基金,对创新项目进行风险分担。并且,要把基金的作用落实到位。

董希淼:这里提三点建议。首先,地方政府要打造一个更加完善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创新的生态环境,比如说打造一些大数据平台,收集涉农的相关数据,为金融机构提供底层服务,同时完善区域性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其次,金融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鼓励并支持金融机构提升乡村振兴的服务能力,比如采取再贷款、再贴现等方式,加大对涉农贷款比例比较高的金融机构的定向支持;鼓励对涉农贷款中的不良贷款处置开辟更多渠道,减轻银行“包袱”。

最后,地方要完善构建多层次的服务乡村振兴金融机构体系,推动整个金融行业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

相关阅读>>>

川观解读丨全国首个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来了,为何是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