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罗之飏

1月21日,“蜀地海关 守关护宝——成都海关查获文物特展”在四川博物院开幕,此次展览由成都海关和四川省文物局主办,四川博物院承办,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四川管理处协办。

本次展览遴选了其中251件文物向观众展示,包括铜佛像、唐卡、书画、陶瓷器、古钱币等,这些文物时间跨度长,种类丰富,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在展出的文物中,有公元10—11世纪,具有克什米尔风格的无畏印莲花手观音菩萨铜立像,有扎塘寺壁画风格的唐卡,有六朝时期的青釉盘口四系瓷壶,也有反映三国时期蜀地经济的太平百钱铜钱等文物珍品。

成都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举办此次特展,旨在宣传展示文物进出境监管相关法规,让公众直观地感受成都海关与文物部门一道多年来守护国门、捍卫祖国文化遗产安全的成果,彰显四川打击文物走私犯罪的决心和信心。

21日特展开幕当天,四川省文物局与成都海关还共同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明确四川省文物局和成都海关开展合作的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根据备忘录,两部门将在文物进出境协同监管、共同打击文物走私、推动查扣罚没文物移交、开展海关监管人员文物专业知识培训、查扣罚没文物鉴定保管等方面加强合作。

记者获悉,长期以来,成都海关严厉打击文物走私,有效遏制了文物流失。2018年,成都海关向四川省文物部门移交了罚没收缴文物334件,包括佛像、唐卡、书画等大量珍贵文物,这不仅是四川博物院自2009年新馆开馆以来最重要的接收工作之一,更是建国以来海关向四川文物部门移交文物数量最多、价值最高的一次。成都海关口岸监管处副处长杨龙介绍,2018年这次移交的文物及艺术品,其中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10件,三级文物22件,具有重要的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移交的罚没文物均来自成都海关历年查处的各类案件,从查获的案例来看,有通过旅客行李和人身夹藏文物出境,也有通过快件走私的文物。

记者获悉,在此次展览筹备期间,成都海关再次将执法查没的包括沉香木及制品、鳄鱼标本及制品、河马牙齿及制品在内的濒危动植物制品共420件移交给四川博物院。并在四川省文物局、四川省林草局相关负责人的见证下,成都海关与四川博物院签署了《成都海关濒危野生动植物制品移交协议》。

成都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网络的发展,网上交易逐渐成为了文物走私出境的新渠道,走私手法越来越隐蔽,打击文物走私的工作更加艰巨。近年来,成都海关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建立起集约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监管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以及CT机、智能分拣线等技术手段,提高货运、旅检、快件等各渠道的打击精准度。

据悉,四川博物院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地志性综合博物馆,其藏品地域性突出,种类完备,数量众多,藏品总数32万余件,有义务、有责任、有条件履行对这批濒危野生动植物制品的管理职责。在接受移交后,川博将对此批濒危野生动植物制品的进行科学管理,通过专业的保管、展示与研究,使其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更好地发挥科研及教育价值,有效提升民众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意识。

四川博物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