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朱雪黎 熊筱伟 唐泽文

经省政府新闻办批准,1月21日,四川省统计局在成都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四川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简称“四经普”)取得的重要成果。

省统计局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曾俊林表示,五年一度的经济普查是我国的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也是摸清我省二三产业家底的一次“全面体检”。

总的看,四川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摸清了我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家底,系统反映了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获得了极其宝贵的海量数据。省统计局、省经普办将按照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统一部署,依法向社会发布更多普查数据,并会同各有关方面用好普查成果,加大对普查资料的开发应用,推进数据开放共享,确保普查成果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实现效用最大化,为我省科学制订“十四五”发展规划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统计保障。

总量继续扩大

这三个行业从业人员最多

从单位情况看,2018年末,全省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76.20万个,比2013年末(2013年是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增加38.72万个,增长103.3%;产业活动单位90.99万个,增加43.32万个,增长90.9%;个体经营户363.29万个。

按行业分,全省法人单位数量居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批发和零售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从从业人员情况看,2018年末,全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754.42万人,比2013年末增加290.15万人,增长19.8%。其中,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同比下降1.6%,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同比增长43.4%。

按行业分,全省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数量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建筑业365.21万人,占20.8%;制造业335.08万人,占19.1%;批发和零售业148.66万人,占8.5%。

从资产看,2018年末,全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35.76万亿元。其中,第二产业法人单位资产占21.3%,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占78.7%。

从营业收入看,2018年,全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10.79万亿元。其中,第二产业营业收入占55.1%,第三产业营业收入占44.9%。

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蓬勃

全省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大幅增长

“四经普”成果显示,四川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蓬勃。

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2018年末,全省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2213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5.9%。

高技术制造业方面,2018年末,全省共有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1283个,比2013年末增长52.6%。

研发投入方面,2018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研究与试验发展(简称R&D)经费支出139.43亿元,比2013年增长125.5%, R&D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为2%。

文化产业方面,2018年末,全省有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7.41万个,比2013年末增长181.1%;从业人员72.34万人,比2013年末增长48.2%;资产总计8398.86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180.6%。

“主干”引领明显

成都平原经济区单位、人员占比超6成

法人单位按区域分,成都平原经济区引领作用明显,拥有法人单位47.80万个,占62.7%;川南经济区9.67万个,占12.7%;川东北经济区13.09万个,占17.2%;攀西经济区3.41万个,占4.5%;川西北生态示范区2.23万个,占2.9%。

从业人员按区域分,成都平原经济区法人单位从业人员992.25万人,占60.0%;川南经济区264.59万人,占16.0%;川东北经济区296.05万人,占17.9%;攀西经济区72.85万人,占4.4%;川西北生态示范区28.94万人,占1.7%(备注:不含省直统单位普查数)。

此外,全省企业法人单位共有57.03万个,比2013年末增加37.12万个,增长186.4%。其中,内资企业占99.6%,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2%,外商投资企业占0.2%。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0.4%,私营企业占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