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边钰 文/图

“甲骨文之父”是谁?

你的姓氏用甲骨文怎么写?

一分钟就能认识8个甲骨文字?

来“甲骨文记忆”展,颠覆你对甲骨文的传统认识。

1月19日上午,“甲骨文记忆”展在四川省图书馆开展,50件甲骨、书籍等实物亮相。

展览采用图文介绍、各类现场装置、互动环节、数字化体验等方式,从不同角度探寻甲骨文的发现、特点、时代背景和研究成果,还原商代的相关历史文化信息,让晦涩的甲骨文“活”起来。

现场,颇多有趣的互动体验区值得打卡。比如展览中的“姓属林”区域以树林场景呈现,属相和姓氏的甲骨文字写在悬挂的叶子上。成片的绿叶洋洋洒洒,观者可以在绿叶中寻自己“姓氏”“生肖”的甲骨文写法。

当然,如果你觉得这种比较麻烦,“懒人式”查找法也给你备好。旁边的展板上,“姓属林文字对照表”系统地将十二生肖和百家姓的现代简体字和甲骨文一一对应,分分钟助你找到自己姓氏甲骨文(生僻姓氏除外)。找到了也别光开心,还有小礼包等你手动DIY。旁边桌台上,观展者可以使用铅笔、打印纸和立体传拓台,将自己喜欢的姓氏、属相免费拓印带回家。

走过了“姓属林”,互动游戏区也值得停下脚步体验。两种游戏等你解锁。电子屏幕上,可以描摹甲骨文。写完后,系统将会对体验者的“甲骨文”书法现场打分。如果你只得了78分也别忧伤,充分说明你还有提升的空间。更有“猜猜对对碰”等你智勇大冲关。汉字区域和甲骨文区域中,你需要将打乱的汉字和甲骨文一一对应。小编一不小心亲测,就把“箭”字的甲骨文给找了出来。

当然,如果你觉得这些都是小儿科。墙上的硬核介绍不能错过,比如,甲骨文是如何发现的?“惊天发现”中的介绍,就解答了你的疑惑。说到甲骨文的发现,就不得不提到王懿荣,他当时是国子监的祭酒。1899年,传说王懿荣因病服药,在龙骨上发现了类似文字的刻划。凭着金石学家对古文字的敏锐感觉,他认定“龙骨”绝非一般药材,上面刻的是一种失传已久的“三代古文”。于是王懿荣开始收购有字甲骨,以一字一两银子的高价买入,前后收购了约1500片。后经王氏深入研究,最终确认,“龙骨”其实是古代的龟甲、兽骨,上面刻划的是3千多年前中国殷商时期的文字,是迄今所知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王懿荣被尊称为“甲骨文之父”。

同时,通过墙上的介绍,1分钟带你轻松认识8个甲骨文字不是问题!!!

比如,一张嘴巴里面五颗牙,嘴外一个小虫。这个甲骨文字就是我们现在的龋齿中的“龋”字;

一条横线,下面六点雨滴,这个甲骨文字对应着现在的“雨”字;

一个人挑着两个担子的形象,对应着现代字“舞”……

总之,看完这些,现场有观众很疑惑:“说好的甲骨文很高冷,结果这么俏皮,我竟不敢信!”

还有各种高大上的“甲骨文”知识等你打卡。看完或许变不成“专家”,但是发现“高冷”甲骨文很俏皮,这个新体验也是倍儿爽。还有更多干货,等你现场约。

最后,走一波整体介绍。此次展览分为“重现的文明”“神秘的文字”“神奇的王国”“探索的旅程”四个单元。“重现的文明”单元是用讲故事的方式向观众介绍甲骨文的发现历程。“神秘的文字”单元通过介绍甲骨文的载体、甲骨的制作整理过程、甲骨文的刻写方式、甲骨文的造字方法等,使观众了解甲骨文制作方式和特点。“神奇的王国”单元为观众真正揭开甲骨文的神秘面纱,解读殷商社会文化,以独特的视角,为观众呈现甲骨文所处的殷商社会以及有字甲骨对于探寻和研究殷商社会的作用。“探索的旅程”单元通过当代学者对甲骨文的探索研究,以及世界各国对甲骨文的收藏情况,来说明甲骨文在今天的重要地位。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甲骨文研究取得的卓越成就。

重要的是,展览是由国家图书馆发起,联合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系列巡展。四川作为“甲骨文记忆”巡展的首站,展出内容丰富。”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是羌族的主要聚集地,考虑到这一地域特点,此次巡展中,特别选则了刻有“羌”字的甲骨来川。同时,四川作为全国古文字研究四大重镇之一,甲骨文研究人才辈出。展览还特别展出郭沫若、徐中舒两位四川大家的甲骨文研究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