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观察 郭慧琳

1月19日,趁着冬日的暖阳,泸州市江阳区泰安街道咀阳村的村民们铆足了干劲儿,在该村的莲藕生产基地里,挖掘机正在农田里挖排水沟,临近路边的排水沟已经基本挖成型;还有村民在田里翻捣土地,一条狗懒洋洋地守在一旁。

和当地的党总支书杨明珍在村里溜达了一圈,勤劳淳朴的民风、干净整洁的村落,这是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谁又能想到在2019年,该村被排查确定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是集中整治对象之一。

2019年前,农田四周的排水沟反反复复出问题,无法排水,影响了正常生产,可把村民愁坏了,生产积极性消减。村里党群干群关系相对紧张,甚至村里个别村民参与和支持村级工作积极性也不够高。

村里正在挖新排水沟,已成型。郭慧琳摄

问题

“治标不治本”:村组干部眼中的小问题是村民生活中的大问题

村民与村民之间矛盾突出、村民与村组干部关系相对紧张……近年来,城市建设以及村里农田周围排水沟无法排水、入户路坑洼等问题反复发生,村民多少有些怨言。

杨明珍表示,有问题肯定会解决,但过去针对村民提出的问题,处理办法相对简单、单一。同时,觉着有的村民反应都是小问题,解决了就行了。但村民反复因为同样的事苦恼,影响平时的生产生活,小问题在村民心里累积成了大问题。

令杨明珍头疼了近两个月的问题,就是村里配套设施建设——修公路,这也是村里矛盾最突出的问题。该村2015年时,推了一条主干道,准备修建一条连接咀阳村和泰安街道社区的通社公路。同时,沿路的2队、3队、4队、5队也分别推出一条毛路。虽说村里给5队的入户路铺上了石子,但再往这条入户路深处走,有1千米的路程由于山高坡陡,未铺上石子,仍是毛路。

别人家门口的入户路都铺上了石子,村民赵某看见自个儿门口还是毛路,心里着实不满。碰上下雨天,不仅满脚泥,路面坑洼湿滑,稍不注意就得摔跟头。赵某将情况反映给村上,并要求通往自家的入户路,得和通社公路一样,要硬化。

杨明珍表示,入户路没有项目建设,也不在公路修建项目范围内,硬化不了。且该村民居住的位置在山上,要铺上石子,工程难度和成本相对较高,村上经济有些困难,以口头调节的方式,说服赵某。

江阳区咀阳村莲藕生产基地里的毛路已经硬化成了水泥路。 郭慧琳摄

“总要把我的出行问题解决了!”赵某要求。一来二去,就这入户路硬化问题,闹了近2个月。最后村上出资,给这五队这1千米的入户路铺上了石子。为了避免2队、3队、4队因同样的问题苦恼,村里也给他们的入户路铺上了石子,解决了200多人的出行问题。

村民反应问题时,已经是村民迫切要解决问题的时候。杨明珍表示,村组干部收到问题“治标不治本”,导致小事变大事。村里“我要解决问题”的意识不强,每年只集中开一次院坝会,对村民真正的需求了解得少。

整治

“因村施策”:6支党员志愿服务团队让村民党员“动起来”

2019年,江阳区摸排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8个,其中信访矛盾突出的村3个、党组织书记不胜任不尽职的村5个。

针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江阳区因村施策,对症下药,制定“一村一策”整治方案,落实“四个一”整治措施。也就是说,1名区级领导联村、1名镇街班子成员包村、1名第一书记驻村、1个区级部门结对,形成合力为村民排忧解难。

咀阳村成立了6支党员志愿服务团队,发动群众力量收集民意、调节矛盾。将矛盾“调节手”,“伸”进群众中。该村一年一次的院坝会,也改了规矩,每季度开一次,从“要我解决问题”,变成“我要解决问题”。

杨明珍表示,村民在院坝会上提出的问题,从一开始的几十条到现在不足十条,谈论的内容从以前的“家长里短”,变成了“如何搞好当地旅游,做好荷花基地”等。有的村民碍于面子,院坝会上不好直说的问题,便私下找到党员志愿者交流,党员志愿者也成了村民的“心事垃圾桶”。

针对党组织书记不胜任不尽职的软弱涣散村,江阳区还采取“撤、换、育、派”等方式及时予以调整。也就是通过从优秀村干部中选、从机关干部中派、由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等途径,选准配强“领头雁”。目前,5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书记已调整。

集中整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就是要解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让农村广大党员“动起来”。同时,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和“主力军”。此外,通过配强“领头雁”化解信访矛盾,使村级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有效增强,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