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晚,反腐专题片《国家监察》播出的第三集,详细披露了陕西省原副省长冯新柱的落马细节。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通报里,“(冯新柱)对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落实不力、消极应付,且利用分管扶贫工作职权谋取私利”。

冯新柱很“奇葩”,在他身上有太多令人费解的地方。比如,2015年4月他升任副省长后,主管扶贫等工作,却打心底里排斥扶贫工作。再比如,他本是农村出身,比一般人更知道贫困户的艰难,却忘了本,热衷于与富人往来,不把心思用在脱贫攻坚上。最让人诟病的是,冯新柱是个勤“捞”致富的贪官。根据这集专题片披露的信息可知,冯新柱落马时,家中被搜出的购物卡多达674张,最终查明,他受贿总额高达7千多万元。这些赃物赃款未必都是他担任分管扶贫工作的副省长期间所聚敛的,但可确定,相当一部分是在此期间敛取的。原因很简单,冯新柱利用手中扶贫资金管理权谋取私利。在其帮助下,和他关系密切的三家私营企业顺利加入精准扶贫试点项目,每一家都获得上千万元的扶贫资金投资。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工作人员介绍,“冯新柱跟这些老板住在一起、吃在一起、玩在一起,他有个微信群叫‘开心团’。打麻将、吃喝玩乐、旅游,由这帮老板买单,买单肯定不是白买的。”冯新柱跟一众老板倒是开心了,贫困户却不可能开心。有这样的官员,陕西省的脱贫事业怎么可能取得明显进展?有这样的官员,陕西的贫困人口怎么可能有盼头?故此,冯新柱成为首个被通报扶贫不力的“老虎”,就是必然。冯新柱落马,咎由自取!而在舆论场中,冯新柱的贪腐细节被热议,除了与他贪婪有关,与他不作为、乱作为有关,还与脱贫攻坚这件大事有关。

对扶贫领域出现的腐败问题,中央一向零容忍。中共中央、国务院曾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谈到:从脱贫攻坚工作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急躁和厌战情绪以及消极腐败现象仍然存在,有的还很严重,影响脱贫攻坚有效推进。中央纪委也多次公开曝光扶贫领域腐败的典型案例,并指出要紧紧盯住脱贫攻坚中出现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始终保持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对扶贫领域贪污侵占、行贿受贿、虚报冒领、截留挪用、挥霍浪费、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的严惩不贷。”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国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3.31万个。“蚁穴虽小溃大堤,蝗虫多了吞沃野。”如果对扶贫资金放松监管,脱贫质量就难有保证;如果容忍扶贫干部腐败,脱贫攻坚就不可能完成既定任务。一定程度上说,对扶贫领域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加强监察,才能更好地实现脱真贫、真脱贫。在这种现实语境中,冯新柱落马并成为《国家监察》中的“素材”,绝不偶然。这是反腐肃纪的需要,也是为相关人员敲响警钟,腐败没有好下场,在扶贫领域腐败更会被依法严惩。尤其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要时期,更不能染指扶贫资金,更不能尸位素餐,更不能勤“捞”致富。值得一提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集中解决好贫困地区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精准施治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加强对脱贫工作绩效特别是贫困县摘帽情况的监督。”传递的信号再明确不过,打赢脱贫攻坚战,除了一锤一锤接续敲、一棒一棒接力干,还需要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及续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更容不得动手脚、玩猫腻!”对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发现一起,严肃查处问责一起,管好扶贫资金,关键是管住人。从加强扶贫资金阳光化管理,到加强审计监管;从集中整治和查处扶贫领域的职务犯罪,到从严惩处挤占挪用、层层截留、虚报冒领、挥霍浪费扶贫资金的不法分子……不仅清除“冯新柱”,还要盯住“冯新柱”,更要防止出现“冯新柱”,决战脱贫攻坚就能更有底气,更有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