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石小宏

1月16日,记者从2020年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上了解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加强公共卫生工作等将是今年全省卫生健康工作的重点。

深化医改  医联体内实行门诊慢病一体化管理

抓好成都等7个城市医联体和37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强化慢性病规范化诊疗和管理,推行慢病患者用药长处方制度,在医联体内实行门诊慢病一体化管理。加强全科医生和签约服务团队建设,落实医保经费支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保障政策,推进“单一疾病治疗”向“综合健康管理”转变。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抓好公立医院服务价格动态调整,科学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完善医保体系和支付机制,推动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的集体协商机制,总结推广攀枝花、眉山等市DRGs付费改革经验。完善异地就医结算机制,加快建设全省一体的医保信息系统,推进跨省门诊费用直接结算。推动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扩围工作。落实国家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严控高值医用耗材不合理使用。

健康扶贫 助推7个贫困县和300个贫困村脱贫

对凉山州7个贫困县挂牌督战,加大支持指导力度,助推7个贫困县和300个贫困村顺利摘帽退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制度覆盖范围。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控制在10%以内(深度贫困地区控制在5%以内),确保健康扶贫圆满收官。进一步完善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政策,加强“两保三救助三基金”过渡政策研究,稳妥引导兜底保障措施过渡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城乡医疗救助”三重制度框架下。健全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工作机制,构建多元救助体系。结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加强卫生资源统筹规划和优化布局,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研究解决制约基层卫生发展的重点问题,探索建立健康扶贫长效机制。

强化公卫  全面实施健康四川行动

全面实施健康四川行动,完善工作架构,健全工作机制。建立第三方监测考核机制,加强健康四川行动的技术支撑和科学评估。聚焦健康四川行动,策划系列宣传活动,推动实施18项专项行动。各地要结合实际,尽快制定具有本地特色的专项实施方案并全面启动。加强慢病管理,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开展“三减三健”专项行动。规范实施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强化严重精神障碍综合管理,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加快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开展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加强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助产技术等母婴保健技术质量控制与管理,持续巩固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增强危急重症救治能力。要健全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体系,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试点“健康企业”创建和乡镇、村居康复站点建设。

提升服务水平 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加大院感防控力度,做好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强化限制类医疗技术备案管理。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启动省级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强基层特色专科和县域次医疗中心能力建设。做实家庭医生服务,扎实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加快提升社区和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开展“互联网+”服务,推进互联网医院、互联网诊疗、远程医疗服务建设,探索AI医生进乡村“云上看病”等模式。持续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打造护理工作室示范品牌,进一步规范老年护理和医疗护理员管理。

推进中医药振兴  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

完善省、市、县中医药服务体系,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推进基础薄弱的市级中医院和民族医院提档升级。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加大重点专科、中西医协同优势病种支持力度。积极争创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持续推动“三个一批”项目,加大国家中药种子资源库、种子种苗繁育(四川)基地支持力度。要加强中药质量安全监管,推动建立全过程质量追溯体系、多部门协同监管机制,逐步实现中药重点品种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建设川产道地药材标准研究平台,开展中药新药、大健康产品、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等研发转化。

促进健康产业 构建支持家庭生育的制度体系

开展人口动态监测,发布全省人口与家庭动态监测报告。深化人口发展趋势分析研判,推动生育政策与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构建支持家庭生育的制度体系。要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加快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政策体系,强化家庭婴幼儿照护支持。稳妥实施特殊家庭住院护理补贴保险制度,落实特殊家庭扶助关怀政策。加快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重点支持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等老年健康服务机构建设,推动建设区域老年医学中心。加快推进二级以上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鼓励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家庭病床服务。启动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建设,推动创建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和示范机构,实施医养结合“六大行动”,发展安宁疗护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