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现场。

周梦颖 摄 川报观察记者 魏冯

1月15日,泸州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召开。会上,泸州市市长杨林兴作《政府工作报告》,为新一年的工作划下重点。

报告提出,2020年泸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比2019年(下同)增长8.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泸州市委确定的“开放合作、产业突破”之年。

新的一年,泸州将为建设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节点城市、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全省经济副中心而不懈奋斗。

新的一年,泸州从哪些方面发力?

参会人员正认真听取泸州市长杨林兴作政府工作报告。

重点一

坚持优势优先,推动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着力做大规模。积极引入业外资本、业内知名企业,加快构建“一核三带”酒业发展格局。支持泸州老窖、郎酒、川酒集团三大龙头企业做优做强做大,支持郎酒加快上市步伐;支持3朵“川酒小金花”、26户“小巨人”企业提质发展。

着力做优品质。加快建设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酿酒原粮基地。强化老窖池资源保护、整合和综合利用。加强高技能型人才培育。着力提升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酒类及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酒类包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功能,加快推进原酒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

着力做响品牌。支持泸州老窖“五大单品”、郎酒“一树三花”品牌持续提升;支持川酒集团加快品牌整合壮大,推动泸州原酒品牌化、标准化建设;鼓励泸酒企业加快新品开发,加强泸酒知识产权保护,建设优质白酒品牌集聚区。高质量办好第十五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泸酒丝路行”系列活动。

重点二

坚持调优结构,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

加快壮大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智能终端产业,积极引进研发设计、关键零部件制造、整机制造、供应链金融等企业,支持明德亨电子、华景光电、天诺科技等一批重点企业做强做大。发展数字经济,创新打造一批“5G+”行业应用示范工程,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

振兴发展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及液压元件等产业,推动智能装备在酿酒、机械、汽车零部件等行业普及应用,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加快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的装备制造产业体系。

转型做精能源化工产业。推动化工产业向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方向发展。支持泸天化、北方化工、合盛硅业等加大科研投入,研发生产聚碳酸酯、纤维素醚、有机硅等下游产品。

加快发展现代医药产业。着力构建中药、化学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医药衍生和配套产业五大产业链。启动建设康复辅助器具特色产业园,打造医药研发及产业化生态集群。

培育发展航空航天产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强化以产哺研,着力打造集研发、制造、销售及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国家级空天动力研制基地、中小型发动机生产基地和无人机产业基地。

泸州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现场。

重点三

坚持突出特色重点突破,繁荣发展现代服务业

壮大服务业支柱。改造提升主城区成熟商圈,打造夜间消费集聚区推动消费扩容提质。发展文化旅游,规划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泸州段),申创赤水河流域国家气象公园,推动黄荆老林福宝景区、天仙硐景区等提档升级,鼓励争创天府旅游名县。

打造服务业特色。鼓励建立跨区域医联体或专科联盟。推进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聚焦建设区域教育培训中心,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服务;支持高校面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川渝澳黔区域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办好中国(泸州)西南商品博览会、农产品交易博览会和国际城市会展论坛等系列活动。

培育服务业高端。推动大数据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发展软件信息服务业,开展数据储存、数据价值挖掘等“大数据+”服务,推进区块链技术应用,拓展数据增值应用,争创全国特色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加快推进白酒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搭建一批融合检验检测、分析试验等功能的服务平台。发展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等服务外包,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

重点四

坚持以自贸区、综保区平台为引领,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

着力试制度拓平台。完成自贸区《总体方案》试验任务。突出“海关、海事、金融、税务、政务服务”等领域制度创新,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确保形成创新成果50项以上。加快综合保税区基础设施和监管设施建设,招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企业,确保通过国家验收。推动云龙机场临时开放口岸申创工作。确保泸州港外贸箱量突破5万标箱、进境粮食中转量18万吨、进口肉类中转量5000吨,带动泸州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80亿元。

着力畅通道快物流。深化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四川)航运中心,规划建设“四港联动”国际物流中心,积极争创全国城乡高效配送试点城市。力争川南城际铁路正线、站房主体基本建成,加快推进渝昆高铁泸州段、隆黄铁路叙毕段建设。云龙机场国内通航城市达40个以上,完成年旅客吞吐量220万人次。

着力强贸易促合作。积极培育跨境电商、平行进口汽车等贸易业态,加快建设临港进出口加工中心、商品集散中心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深化与长江沿线港口城市合作,优化长江升船机外贸直航班轮开行方式,扩大启运港退税覆盖范围。加快推进川南经济区一体化,进一步优化泸州至粤港澳地区北部湾地区陆海联运通道。

着力兴产业增后劲。积极承接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优势产业转移,围绕航运物流、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业等涉水涉港涉外产业,推进产业链招商。支持综合保税区关联产业发展,推动保税加工、保税物流等产业发展壮大,支持和润粮油、厦门建发等企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以粮油、塑料粒子、基础化工品等为核心的大宗商品交易规模。

重点五

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加快建设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

持续优化城市格局。主动联合重庆毗邻区域,加快推进川渝融合发展先行试验区规划建设。加快城西新城、高铁新城、茜草半岛、长江湿地新城建设,推进城市组团式发展。支持县城特色化发展,做强做大中心镇、特色小镇,新创建省级“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5个。

加快完善城市功能。确保二环路纳溪段竣工投用,全力推进长江六桥、长江二桥建设,做好长江五桥前期工作,健全城市路网骨架。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和公共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西南医疗康健中心(二期)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新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保市中心血站整体完工。推进城市园林绿化提档升级,加快酒谷湖、渔子溪、柏木溪等城市公园建设。

创新推进城市治理。落实“街长制”,加快建设示范化邻里中心,打造标准化示范街区。建成城北、城西垃圾压缩中转站。启动城东污水处理厂(二期)、城南污水处理厂(二期)、纳溪污水处理厂(三期)建设,完成主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探索“城市大脑”建设,积极推进智慧停车、智慧执法、智慧市政一体化。

重点六

坚持生态优先,推进长江及其支流绿色发展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深入落实河(湖)长制,扎实开展龙溪河、濑溪河、大树河流域环境整治,确保泸州市地表水国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85.71%以上。加快省级土壤环境风险管控试点区建设,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试点,确保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强化生态分区管控,严格执行企业排污许可、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制度,提高资源利用综合效益。加强自然保护地、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管控。

加快推动绿色发展。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快大洲化工、泸州富邦等工业企业退城入园步伐,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推进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推进林竹产品配套精深加工。

重点七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扎实抓好剩余3618名贫困人口脱贫工作,确保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持续深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加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易地扶贫撒迁后续工作,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开展脱贫攻坚普查,强化脱贫监管,保证脱贫质量。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帮扶,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体制机制。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积极争创一批省级乡村振兴先进区县、先进乡镇、示范村。争创一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全面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加快恢复生猪生产。抓好农民工服务保障,稳定农民工就业,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多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争创200个省级“宜居乡村”。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坚持因地制宜、特色发展,支持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先进县、进步县。全面落实国家关于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和四川省“民营经济20条”,引导民营经济规范健康发展。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草“后半篇文章,激发县城经济发展活力。

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基本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确保叙永、古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通过国检。积极争创全国健康城市示范市,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推进国家医保基金监管方式创新试点。全面实施药品降价改革。抓好“五馆”免费开放,办好泸州市第八届运动会、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

重点八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让发展更具动力更有活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非禁即入”要求,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共享应用,巩固提升“0证明城市”创建成果,开展政务服务“好差评”。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税费、要素、用工、物流成本。积极探索信用建设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新路径。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有效实现形式。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资产资源“三权分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扎实推进增值税、消费税改革。继续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稳妥推进市属国有平台公司优化重组,积极推动平台公司向城市综合运营商转型。

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加快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和省级创新型城市。支持航空航天产业园区申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西南医科大学申创国家大学科技园区。积极争创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推动川大泸州产研院、西南财大泸州自贸区研究院建设,培育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企业10户以上。

重点九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建设“平安泸州”升级版

着力防范化解风险。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排查和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切实强化防汛抗旱、地灾防治和水上应急救援等工作。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

切实加强依法治理。加快法治泸州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机制,构建诉调、访调、警调联动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

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着力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强化源头治理和网格化管理服务。推进“慧眼工程”“云墙工程”建设和“数字安居社区”试点,为城乡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