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周婧

近几日,#女子派出所门口大哭称被诈骗15元#登上微博热搜。这则来自广安的新闻瞬间热度爆表。

1月8日,广安武胜一女子报警称15元“巨款”不翼而飞,在派出所里委屈大哭。民警了解情况后,发现原来是平台会员自动续费。该事件让人哭笑不得,在众多网友为女子的强反诈意识纷纷点赞的同时,也将“平台自动续费”拉回大众视野。

近年来,平台付费会员制成长为一个全新的消费领域,市场规模日益扩大。为增加用户粘性,获取更多的利益,大多数平台在推出付费会员服务时,提供折扣或者红包的优惠,吸引用户选择“自动续费”,待会员服务到期后平台可自动扣费与用户续约。

在日常生活中,“平台自动续费”现象普遍存在,但却引起众多消费者的强烈不满。记者经调查发现,“平台自动续费”看似是平台与消费者之间你情我愿的公平买卖,实则暗藏猫腻,有的甚至越过法律的界限,上事件中的报警女子就是遭了“平台自动续费”的“道儿”。

“平台自动续费”是否合法?该模式又有哪些法律风险?“平台自动续费”猫腻怎么解?围绕这三个问题,法妹儿采访了四川川瑞律师事务所律师童文建,来看看他怎么说~

01  无法退订减少消费者权利

先需要明确是,平台与消费者之间系合同关系,消费者在试用或者开通会员服务时,平台一般会弹出一个协议,而平台进行自动续费的依据也是该协议。童文建表示,该协议应该属于格式条款,根据我国《合同法》第39条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而平台运营者单方面约定消费者中途解除会员不可退订退费的“一刀切”规定,没有对经营者的义务进行规范约束,明显减少消费者权利的条款,是不公平的格式条款。

02  订退方式隐蔽涉侵权

记者经调查发现,自动续费功能订退方式,基于平台和手机系统不同而有所不同,但自动续费订退方式同样隐蔽,取消自动续费程序同样繁琐。

我国《合同法》第39条规定:在格式条款中应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6条规定: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格式条款的,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并按照消费者的要求予以说明。

《电子商务法》第17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而平台自动续费功能订退方式隐蔽、取消程序繁琐,明显违反了上述法律规定,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童文建认为,如果某平台自动续费功能不存在上述情形,原则上该“平台自动续费”模式合法存在。

03 未尽到充分提示说明义务

在北京工作的冯先生透露,他曾开通某视频网站的会员,当遭遇第一次“被自动续费”后,他担心取消后当月享受不了会员服务钱就白扣了,于是想着月底取消,但到了月底又忘记取消。“自知理亏”的他放弃追回所扣费用,当即取消“自动续费”,以免悲剧重演。

忘记取消“自动续费”功能,消费者就只能自认倒霉吗?

“不管是会员到期自动扣费还是试用后自动续费,对于是否续费消费者都应该有选择权。但平台在未经提示和说明,或者通过第三方平台通知的情况下,钻了用户记不得甚至不知情的空子,直接扣费延期,属于违法行为。”童文建说,根据法律规定,如果平台没有尽到充分的提示和说明义务,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协议里面的关于“自动续费”的相关条款对消费者应不产生法律约束力,消费者有权要求平台予以退还。

04 优惠开通属误导型消费

此外,记者还发现,市场上绝大多数平台均将自动续费设置为优先选项,且如果消费者选择“自动续费”功能,平台会以折扣或者红包等方式给予优惠。其中,部分平台设置一旦用户开通试用会员,则默认自动续费。

成都的赵女士表示,她曾以1元钱的优惠价格体验某办公软件的会员服务,但在试用期到期后,该平台直接扣费,并通过银行账户发送短信予以通知。当她收到“15元巨额扣款”信息时傻了眼,但也只能认栽。

“以折扣、红包诱导消费者开通会员时选择自动续费,或者以免费试用诱惑消费者同意自动续费,都属于误导型消费,违反法律规定。”童文建补充,用户一旦开通试用会员则默认自动续费,该设置也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05“平台自动续费”猫腻怎么解?

平台:

手机平台的普通适用是因为其便利性及交易程序的简化,消费者享受平台便捷服务的同时,其权益也应该得到保障。童文建建议,平台单独列出事关消费者付费的项目,单独给予消费者选择项,且以明显区别于其他条款的形式予以展示,比如划横线、加粗、加黑,或单独排列;续费扣款时对消费者进行告知,如经消费者同意或者通过验证才扣款;设置明显的订退选项和简易的退订方式,如此才能更好的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形成和谐发展的消费环境。

消费者:

如果消费者遭遇到“被自动续费”,要勇于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与平台客服沟通索回所扣款项,也可起诉,但最好的办法是向监管部门反应。

“如果消费者自己维权,其维权成本太大,效果还不一定佳。”童文建补充,事前防范远胜于事后追诉,所以,消费者首先要树立风险意识,在开通各种会员服务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查看相关协议,了解清楚自己可以享有的权益,尤其是续费服务款项,不要被莫名的扣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