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志浩 川报观察记者 蒋君芳 陈碧红 杨树

12月16日举行的“成都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大会”上,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思劼带来了消费数据视角下的成都,“今年的《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的综合分值比拼中,成都的商业魅力综合得分比第二名杭州高出将近10分,与一线城市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

成都城市商业空间的快速变化也引起了陈思劼的关注,“过去大多数人对成都市中心的理解就是春熙路,它是传统的商业中心和首选消费目的地。但从我们对主流消费品牌的新店监测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品牌选择在天府新区开新店,成都南部的新商圈正在崛起,正在形成一个可以与春熙路相抗衡的第二商业中心。”

基于第一财经多年对城市商业发展的观察发现,一旦一座城市的商圈格局开始从单中心走向多中心,城市的商业容量就会快速提升,产生更多的潜力商业空间,可以预见,成都未来的商业容量还将引来进一步爆发。

而除此之外,成都还有自己十分鲜明的城市特色。比如成都夜间经济的活力,在新一线城市中遥遥领先。数据显示,在成都每个晚上有2294家酒吧营业,有474个景点仍在接待游客,有535场夜间演出,21点之后还有761场深夜电影等待放映。

基于大数据分析,陈思劼建议从以下几个发力点出发,进一步发展成都商业:

第一,进一步优化城市商业资源的配置,提升商业服务品质。成都当前的商业空间扩展迅速,已逐步形成双中心的商业空间格局,但在其他区域还有进一步提速空间,以满足居民日益提升的消费需求。

快速发展期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商业服务品质应同步提高。从城市发展大趋势来讲,争夺首店目前仍然是零售商业有效制高点打法,成都的商圈仍在扩容,首店经济的空间仍有很大纵深。同时,针对下一步模式升级,可以开始研究针对不同商圈的商铺密集程度、地区消费特点,参考一线城市的做法,制定更加精确细致的首店发展目标。

第二,大力快速提升公共服务配套水平,促进消费环境与营商环境的改善。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此前就曾通过数据分析,向成都市政府提供了增设某些城区夜间公交线路的建议。运用数据手段找到这样的问题,也促使我们想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并不仅仅在“促消费”上用力就足够的。城市的消费环境,乃至整体的营商环境建设,需要各个公共服务领域和相关部门合力共建,才能系统地提升。

第三,深入研判消费趋势变化规律,找准成都枢纽定位。在成都不断巩固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地位的同时,随着周边城市消费能级的普遍提升,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下沉,成都对周边城市的消费吸纳力也存在着某些逆向的因素。要真正成为具备“国际范儿”的消费中心城市,成都的消费辐射力一定是要走出成都、走出四川、甚至走出西南,一方面直接与上海、广州乃至直接与更多国际城市形成直接的商业连接,引领消费风潮,另一方面更加深入地了解腹地城市的真实消费需求,在配置商业资源和商业结构时找准属于成都自己的中心枢纽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