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志浩 川报观察记者 陈碧红 蒋君芳 杨树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具有什么样的内涵与特征?成都提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哪些基础、机遇?成都该抓住的重点环节在哪里?在12月16日举行的“成都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大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微提出了独到见解。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应具有丰富消费内容、高端消费品牌、多样消费方式、优越消费环境,是吸引全球消费者的高度繁荣的消费市场,是全球消费资源的配置中心以及引领全球消费发展的创新高地。”王微认为,衡量一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应具有以下几项指标:

一是聚集能力。包括消费品零售额在全国和全球的排名、入境旅游人数及人均消费额、外籍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

二是配置能力。包括国内外商业和消费服务业总部企业数量、国际知名品牌数量、免税商店数量。

三是引领能力。包括重要展会和时尚品牌发布活动数量、国际知名品牌展示或体验中心数量。

四是配套环境。包括人均商业面积、国际航线通达海外城市数量、五星级酒店占比等。

“当前,我国人均收入已接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国内中等收入群体持续壮大,入境游客数量位居世界第四,国内外消费联动日益形成,新兴消费快速发展。”王微认为,这些都对商品、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以国际消费中心为新的平台和载体,加快消费升级及新动能培育。

但她同时指出,随着我国进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关键时期,同时也表现出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突出问题。

比如,商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质量不高、环境不佳、设施有短板、政策支持少,具体表现为一些领域的低端、同质化供给明显过剩,精细、高品质供给短缺,致使很多消费流失到境外。同时,国内商品和服务供给对入境游客也缺乏足够吸引力。

再比如,一些重要服务行业发展面临体制机制障碍,具体表现在:行业准入制度不完善,如部分改善型服务的供给增长还面临行政审批过多、相关限制性条件苛刻的问题;行业监管理念、体制机制还不适应新形势要求;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标准体系建设滞后;与消费直接相关的新兴服务行业对外开放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什么样的基础和机遇?又该如何发力?

这在王微看来,成都作为立足四川、辐射西部、面向全国的中心城市,其消费市场发展不仅满足本市本省的需要,还服务于西南地区及更广阔的西部地区,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作用。一方面,将有利于形成我国重要的消费增长极,对西部地区、全国乃至更大范围具有较强的集聚辐射能力,对进一步增强消费市场能级形成支撑,为高质量发展阶段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新动能;另一方面,有利于更好利用全球商品和服务满足多元化、高品质的消费需求,成为丝路沿线国家乃至全球消费的实现地和目的地,为我国参与消费市场全球化竞争、抢占全球消费市场制高点提供有力支撑。

“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突出特色是关键。”王微认为,成都应重点形成完善的消费产业支撑和良好的消费生态,通过打造消费品牌和名片,改革创新,形成“国内国际、双管齐下”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