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成博 吴梦琳 吴枫 发自天门

石家河遗址群位于湖北省天门市,遗址主体年代距今约5900年至3800年,曾是长江中游持续千年的文明中心。

9月15日,“寻根五千年中华文明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四川日报全媒体报道组来到天门市,实地走访天门市博物馆和石家河遗址群的三房湾遗址。作为长江中游规模最大、时间跨度最长、等级最高、附属聚落最多的都邑性聚落,石家河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与陶器,在造型上特色十分鲜明,也可以看到与三星堆出土文物之间存在相似之处。

据天门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徐同斌介绍,在距今约4200年-3700年的后石家河时期,石家河文明进入了玉器时期。目前出土的这一时期的玉器中,有栩栩如生的玉虎、有纹理细腻的玉佩、还有造型奇特的连体双人头像……“有专家认为,石家河出土的这些玉器,代表了当时中国乃至东亚琢玉技艺最高水平。”徐同斌说。

而在石家河出土的所有玉器中,一枚撞脸三星堆的玉人头像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枚出土于谭家岭的头像,头戴平顶冠,眼目凸出、口含獠牙,鼻子有鹰钩的味道,这种纵目、獠牙、鹰钩鼻的特征,在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中也有所体现。

如果说精美的玉器代表了后石家河时期高度发达的手工技能,那么出土于三房湾遗址的红陶杯,则让我们得以一窥后石家河时期繁荣的商业文明。

在三房湾遗址,记者看到,在探访中密密麻麻地堆叠着大量造型简单的红陶杯。徐同斌告诉记者,通过考古测算,专家们认为这个地方总共掩埋着240余万只红陶杯。徐同斌表示,“这么大数量的红陶杯生产,显然不是为了满足石家河古城中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很有可能是用来与周边地区进行贸易交换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