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兮白云归,草木黄落雁南归。” 每年,全世界有数以亿计的候鸟,在相隔成千上万公里的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往返迁徙。四川,植被茂密、河流广阔,每年立冬前后,从新疆、西伯利亚、蒙古等地远道而来的“老朋友们”都会如约而至,和我们开启一次“冬季之约”。

四川日报·川报观察将推出大型专题报道“候鸟大迁徙,带你去观鸟”,为你讲述候鸟与人、与城市、与四川的故事,带你一路追踪候鸟足迹,共赴一场“归来的约定”。

今日坐标:眉山



观鸟人物谱



川报观察记者 樊邦平

“是红翅鹛鵙,喜马拉雅山脉的,竟然在青神也有!”

12月11日下午,冬日的暖阳下,海拔500余米的青神县瑞峰镇中岩村小沟儿山涧,静谧而温暖,在一颗柿子树上,一只灰身,红翅,白腹的小鸟刚飞抵树梢,早在树旁潜伏了3个小时的何刚小声与摄友交流后,迅速按下快门,卡卡卡,这只从喜马拉雅山脉远道而来的小鸟被定格,刷新了青神县的鸟类纪录单。

何刚,青神县政协摄影书画协会会员,拍鸟,几乎耗尽了他所有业余时间,但他乐此不疲。

为了拍摄并记录青神县域内的鸟类,自2017年以来,包括何刚在内的10余名青神县政协摄影书画协会成员自愿组成了“拍鸟队”,由此拉开了上山下乡,追逐鸟类的序幕,到目前为止,他们已坚持了1000余个日夜,搜集整理了140余种鸟类资料,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县级鸟类档案。

透过何刚们的镜头,隐秘于大自然的鸟类开始走近世人眼前,并被熟知。

他们在追鸟路上收获惊喜,也遭遇失落,更看到了希望。

收获惊喜

不仅是红翅鹛鵙,今年,在小沟儿山涧的颗柿子树上,何刚和摄友们共发现了5种新鸟,都是外迁而来的。

这一全新的发现,震惊了整个青神摄影圈。

“太好了,在青神发现的鸟类又多了一种,现在总数接近150种了。”12月11日下午,得知何刚成功拍到班鸫的消息后,青神县政协摄影书画协会负责人谭永忠高兴得手舞足蹈。

樊邦平 摄

鸟是森林的精灵,全世界有鸟类7000余种,中国有1300余种,在四川被发现的有700余种,但在日常生活中,大家用肉眼能看到了鸟类不超过30种,更多的鸟类难以被肉眼看到,更不被人所熟悉。

“不熟悉,何谈保护?”

年过五旬的谭永忠是摄影爱好者,2017年,亲眼见证了青神地方鸟类由多到少变化历程的他意识到,应该拿起手中的相机,为推广普及鸟类知识,推动环保事业做一份贡献。

“小时候干了很多害鸟的事,弹弓打鸟,网鸟,取鸟窝等,10余年前,大家肉眼能看到的鸟儿越来越少,如果再不把鸟的美丽纪录下来,后期可能就看不到了”,源自一种愧疚和一份责任,谭永忠和摄影爱好者们决定自发组成“拍鸟队”,为青神的鸟儿们建一份档案,这支由公务员、教师、商人和普通群众等组成的民间爱鸟队的成员利用业余时间深入乡村田坎,山涧河坝,追逐鸟类足迹,践行爱鸟行动,宣传环保知识。

在帐篷中拍摄。樊邦平 摄

鸳鸯、红隼、鹰鸮、短耳鸮、凤头鹰、雀鹰……追鸟三年,当一只只稀有鸟类被发现并被记录时,“拍鸟队”成员们也从门外汉逐渐成为鸟类土专家,并由此洞开了鸟类的世界之门。

2018年,为了推广普及鸟类知识,谭永忠和摄影爱好者们将拍到的鸟类图片组合,制作了精美的鸟类画册,并赠送给身边的朋友。

遭遇失落

但与拍到新鸟的惊喜相伴的,也有看到鸟类受伤时的失落。

生于1966年的青神县实验小学专职摄影老师杨彦刚是“拍鸟队”成员,拍鸟无数,也收获惊喜无数,但几年前在岷江河滩上的一次遭遇,至今是他埋藏在内心深处的痛处。

几年前的初春,在岷江边采风的杨彦刚,发现江边滩涂地里,一只灰头麦鸡在垂死挣扎。走进一看,一只锈迹斑斑的铁夹死死卡主了灰头麦鸡的脖子,危在旦夕之际,灰头麦鸡流露出了绝望的眼神。

初春的河滩地淤泥堆积,冰冷刺骨,难知底细,杨彦刚在救与不救之间犹豫了很久。

在木然地拍了几张照片并放大灰头麦鸡惊恐的眼眸后,他被那绝望的眼神所打动。

于是,他果断丢下相机,脱去鞋袜、长裤,飞奔而去,掰开铁夹,救起这只美丽的林中精灵,并愤然将铁夹抛入滔滔的岷江之中。

在谭永忠的内心深处,也隐藏着一份挥之不去的阴霾。

几年前,谭永忠听说在青神县中岩寺门口的黄果树上,住着2只国家二级保护鸟类鹰鸮,一天谭永忠兴奋地拿起相机,来到树下准备拍摄时,却失望地发现早已没了鸟的踪迹,原来鹰鸮的雏鸟已被捉走,两只成年鸟在树上盘旋了几天几夜,叫声凄凉,那一刻,听到附近农民的讲述后,谭永忠的内心久久难以平复。

杨彦刚拯救的灰头麦鸡。杨彦刚 摄

“鸟是美丽的,但又是脆弱的,人类为什么要伤害鸟类?”谭永忠们痛恨害鸟的行为。

“一定要让更多人看到并爱上美丽的鸟儿,让更多人加入到爱鸟护鸟的行动中来。”谭永忠和摄友们立下誓言:终生追鸟,终生爱鸟。

三年来,杨彦刚利用一切机会拍鸟,并做成PPT,为学校的孩子们讲解身边的鸟类知识,到目前为止,他已拍摄到90余种鸟类,为学生讲解鸟类知识数十次。

无论工作多忙,谭永忠都会抽出时间,组织拍鸟活动,一听到有农民抓住了珍稀鸟类,便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解救,三年中,他便亲身参与了两次珍稀鸟类的解救行动。

看到希望

一边拍鸟,一边身体力行着爱鸟行为,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群众爱鸟意识的增强,谭永忠和队员们在拍鸟的同时,也渐渐看到了希望。

谭永忠告诉记者,从2017年开始拍鸟,当年大家拍到的鸟类只有100种,但第二年便达到了130余种,今年拍摄到的有140余种,增加了10余种。

在今年的140余种鸟类中,外来的迁徙鸟类有58种,今年新增的10种鸟类,全属于迁徙鸟类。

拍鸟队成员在拯救珍稀鸟类。 杨彦刚 摄

这些鸟类中,国家二级及以上的保护鸟类有10种,全县被发现的鸟类中,超过八成都是被列入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低危类的鸟类。

让谭永忠们倍感欣慰的是,昔日水质不达标的岷江河水正在慢慢改变,水中的磷含量正在降低,水质逐年变好,往江中排放废水的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今年1-11月,岷江干流眉山出境断面水质保持在Ⅲ类,2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已达100%,社会大众的爱鸟意识也有了飞速提高。

不久前,该县官厅水库附近的农民刘安贵告诉谭永忠,两年前在水库看到的一队鸳鸯不走了,留在了水库繁衍生息,如今已变成两对。

全而全球仅存数量不足1000只,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危鸟类的青头潜鸭也在青竹街道桥楼村岷江段被发现……

地处成都平原边缘的青神县,丘陵和坝区各占一半,辖区内山地最高海拔仅有700余米,无茂盛成片的山林,却能引来如此之多的珍稀鸟类,实属罕见。

“各种稀有鸟类的出现,是地方生态环境改善的直观体现,稀有鸟类不断增多的这两年,恰是地方水环境,尤其是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关键两年。”谭永忠认为,拍鸟除了纪录鸟类外,更重要的是纪录地方的生态文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