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兮白云归,草木黄落雁南归。” 每年,全世界有数以亿计的候鸟,在相隔成千上万公里的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往返迁徙。四川,植被茂密、河流广阔,每年立冬前后,从新疆、西伯利亚、蒙古等地远道而来的“老朋友们”都会如约而至,和我们开启一次“冬季之约”。


即日起,四川日报·川报观察将推出大型专题报道“候鸟大迁徙,带你去观鸟”,为你讲述候鸟与人、与城市、与四川的故事,带你一路追踪候鸟足迹,共赴一场“归来的约定”。


今日坐标:自贡




观鸟生态圈




川报观察记者 秦勇

如今,在自贡龙湖公园,经常会有观鸟爱好者在湖边观鸟,拍照。湖中的水草和两岸的植被吸引了红头潜鸭、白眼潜鸭、凤头潜鸭等冬候鸟类在这里停留、觅食甚至越冬,成为冬季自贡市区主要的观鸟点。

自贡地区候鸟和留鸟的比例基本上各占一半,其中龙湖公园较为常见的冬候鸟骨顶鸡就是一位伟大的“旅行家”,它们繁殖于北方,却来到南方越冬,往南最远甚至可以飞越赤道抵达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在市民眼里,这只是漂在公园湖面上的‘野鸭子’,其实是一只秧鸡科的鸟类,它在一个迁徙季的飞行距离,便已超过我们中部分人一生的旅行。”自贡市观鸟协会理事长李一凡告诉记者,由于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龙湖公园骨顶鸡及黑水鸡、白眼潜鸭等野生水鸟数量呈下降趋势。

同时,某些“园林式”的绿化,又制造了绿色的“生态荒漠”,使物种多样性降低。如今的中华蟾蜍大量增多、四川狭口蛙减少;白颊噪鹛增多、画眉减少等,都与此相关。

李一凡表示,城市建设中,对河流两岸、湖泊四周浇筑的水泥堤坝也给生物多样性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从此两栖爬行动物失去了打洞、晒背的场所,鸟类和兽类失去了供其喝水、理毛的平台……

自贡市观鸟协会秘书长沈雨默建议,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政府在规划设计时应将野生动物福利、鸟类招引等考虑在内,打造鸟类等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既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也能提升城市的形象和软实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今年江西首届鄱阳湖国际观鸟周中,有项重要议程就是“公众自然教育学校揭牌”,这是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对自然资源的拓展与延伸。在沈雨默看来,像荣县高石梯森林公园和石笋沟这类拥有良好的生物多样性的地方,可在不改变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打造成为自然科普的研学基地。

目前,自贡市观鸟协会也在和相关部门合作,准备开展对自贡地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调查,而在富顺县,不仅发现过金猫,还多次发现豹猫、猪獾、鼬獾等兽类,条件成熟时有望建立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