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兮白云归,草木黄落雁南归。” 每年,全世界有数以亿计的候鸟,在相隔成千上万公里的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往返迁徙。四川,植被茂密、河流广阔,每年立冬前后,从新疆、西伯利亚、蒙古等地远道而来的“老朋友们”都会如约而至,和我们开启一次“冬季之约”。


即日起,四川日报·川报观察将推出大型专题报道“候鸟大迁徙,带你去观鸟”,为你讲述候鸟与人、与城市、与四川的故事,带你一路追踪候鸟足迹,共赴一场“归来的约定”。


今日坐标:成都




观鸟生态圈





川报观察记者 张红霞

“眼晴太尖了,哈就飞走了……”

“小翠相当难拍,越难拍越有挑战性……”

12月10日,初冬午后的阳光,洒在朱红的钟楼上,洒满一树金黄的银杏,洒进弯月形的水塘,洒落一池枯萎、变色的荷叶和荷梗……金秋与萧瑟、阳光和静谧碰撞出不凡的气质。

这里是“华西坝”——四川大学华西校区的那方水塘,是成都百年观鸟史的起源地,拥有上百种鸟类在此栖息、逗留;是国内闻名的留鸟“小翠”的诗意栖居地,天天都有鸟友提着长枪短炮,甘心在池边坐到黄昏,只为在镜头里留下它的一次驻足、一个悬停、一番展翅……

在这片水域,“小翠”享受着专宠。它亮蓝的双翅展翼,它橙红的腹部“快闪”,它深褐的鸟足寻找落点……都是大爷们捕捉的焦点。


是的,大爷们,看过数百平方的小荷塘聚集“打鸟”摄友的壮观,才明白“单反,中国大爷最后的倔强”是真实写照。

他们均已退休,退休前大约都是某方面的行家或精英,有钱有闲有能力,“打鸟”是有质量地打发时间的选择。

这日的下午3点,已陆续到场13位大爷。他们彼此热络地打过招呼后,镜头摆布停当,便沉浸入一方取景器的凝视,那里面有整个荷塘变幻的天空。

大爷们的镜头是一水400毫米以上的“长枪”,个别讲究专业的还要给镜头穿上迷彩衣。一位“唐老师”的喇叭口格外大些,人都知道600毫米镜头来了,“光一套相机十多万!”

这种惊诧向来是留给路人的,求图片观鸟、求加微信的路人,营造出以技服人的氛围。

罗全安往往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坐在德国制造的代步车上,这家伙耗资十多万;左侧扶手上,竖起一架打扮后的相机——迷彩掩护、擅拍飞版,将“小翠”所在背景虚化到一片模糊,将“小翠”腹背的细羽清晰呈现,那种绒毛感诱人直想伸手。

“车上装相机,是我自己改装的,一整套接近30万了”,罗全安展示转入手机的“小翠”图,果然张张精彩。他是《华西医学》的编审,“百度、搜狗、谷歌上都搜得到”,语气里的权威、专业,在转场之后依然不容置疑。

他于去年10月开始拍鸟,以前多拍家庭生活和人物,转场一年多已历经此地四季鸟事。“摄友最多的时候,是一二月份小翠踩蛋的时候,高峰时多达170多人”,罗全安对狭小塘边层层叠叠的人头、镜头,也曾感惊叹,“都是热爱生活、有环保意识的人”。

“有意莲叶间,瞥然下高树。擘破得全鱼,一点翠光去。”唐代诗人杨巨源所作《衔鱼翠鸟》一诗,妨似是写给华西坝“小翠”的,应景应情。

“小翠”是大爷们的爱称,犹如上世纪80年代的一部老电影《精变》里的小翠一样,惊艳又精变。

它本是一款普通翠鸟,是翠鸟家族里的凡人,却在华西坝上空收罗万千宠爱,源于家族整体性出色。

翠鸟属中型水鸟。自额至枕蓝黑色,密杂以翠蓝横斑,背部辉翠蓝色,腹部栗棕色;头顶有浅色横斑;嘴和脚均赤红色。从远处看,很象啄木鸟。因背和面部的羽毛翠蓝发亮,因而通称翠鸟。中国有3种:斑头翠鸟、蓝耳翠鸟和普通翠鸟。最后一种常见,分布也广。

小翠体长约15厘米,与麻雀相仿,因其身形娇小、动作迅捷,很难拍摄,成为众多摄友的挑战目标。

小翠为留鸟,长驻一地。好吃鱼,盘桓此地,因塘中有鱼,亦有人投鱼,如“唐老师”坚持投鱼五六年,使这里的一对翠鸟繁衍几代成了世家。

“三四月份时,就可看到它们一家子出来耍,爷奶辈、父母辈、子孙辈,有时候吵吵嚷嚷,还要打起来。”大爷们你一言我一语,补充着翠鸟一家的生活细节。

成都观鸟会会长沈尤对人为投鱼持保留意见,“过度投食对鸟类的正常生态行为造成不利影响,我们鼓励大家在自然状态下观赏或拍摄自然状态下的鸟。”

然而,大爷们对翠鸟的喜爱溢于言表。10日深夜,罗全安在接近子夜时连发几组朋友圈图片,“刚刚整理完今天拍摄的”,其中翠鸟一组写着:今天“小翠”抓鱼4条、入水8次。如此观察入微,怕是家人也难享此待遇。

在成都观鸟会先后发布的两版成都10大观鸟推荐地上,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均名列其中。

华西坝的这方观鸟水塘,出名不止在今朝,百余年前即为人所记述,是成都地区最早的科学观鸟记录,成都因此被称为中国内地观鸟发源地之一。

美国人戴珍女士写于上世纪初的成都观鸟札记,记录了在华西坝出现的103种鸟类。这篇著述也为中国科学院博士朱磊编纂《成都鸟类名录》,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戴珍知者甚少,其夫知道者众,他四川大学博物馆创立人和首任馆长戴谦和。夫妇俩于1908年自美国来到成都。

戴珍在校园里、在城墙上、在集市上,详细观察并记录下鸟儿的品种、观察时间、频率、地点、数量以及生活习性等,共记录103种鸟类。

如今,这所百年大学的望江校区和华西校区都保留着一些历时较为久远的建筑及其周边附着,普遍植被比较良好,成为野生鸟类的嬉戏天堂。

川大最吸引人的当属春秋两个迁徙季节的旅鸟,比如:黑喉歌鸲、金胸歌鸲、蓝歌鸲、金色林鸲、白眉林鸲、白尾蓝地鸲、蓝短翅鸫、橙头地鸫、白眉鸫、棕腹仙鹟、棕腹大仙鹟、棕胸蓝姬鹟、鳞胸鹪鹛、小鳞胸鹪鹛等等。

“华西坝就是个神奇之地”,成都观鸟图上,川大校区列于主城区之首。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鸟人们一如既往的不间断关注,会有更多的鸟类会被看到并记录在案。

图片由黎生、罗全安拍摄